令家长趋之若鹜的“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大部分家长认为,好成绩就是好的教育。只关注学习成绩,而非着眼孩子全面发展,这种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是导致家长“择校热”高烧不退的重要原因。
按照现有制度,购买了名校所在学区房的小孩自然可以上名校,而普通学区的孩子只能上普通学校。天津市各区把小学和初中划成一个个学片,每个学片里分别有几所小学和几所中学,而这些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口碑则良莠不齐,今年该市小升初全部“摇号”,也就是说,小学毕业后,没有任何选拔和考试,所有学生可以通过填报志愿、随机派位,直接升入学片内的一所初中。
与天津的这一做法相呼应的是,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日前表示: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
其实早在今年3月底,教育部就提到过这事: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
相隔八个月,教育部又再一次提出鼓励地方部门多校划片,可见学区房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
但是,对于多校划片,工薪阶层的家长普遍认为,这些年教育主管部门推行让优质初中与普通初中结成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每户地址五年内只能享有一次同校入学机会等等。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择校热”从未退过烧,多校划片也不可能给学区房降温。斥巨资买了学区房的家长表示,上海已整体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均衡评估,“五年一户”的入学政策与教育部“多校划片”又互相叠加,推行新政若无缓冲期,学区房不仅白买,而且还造成另一种社会不公平。教育专家则指出,如果学区与学区间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纵使实行多校划片入学,还是难以从根本上缓解“择校热”。
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多校划片绝非唯一路径。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近日明确表示,教育部的政策导向是促进教育均衡,“多校划片”是方式之一,各省市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细则。就上海而言,近年来推行的学区化、集团化政策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上海不会盲目跟风“大学区”化。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