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熟识我的朋友难免会嘀咕:啥时你学了摄影这“一招”,而且一下子来了个大飞跃,竟敢和“主席”合影,是不是“搞大了”!
这次单枪匹马去了春城昆明,在游览了玉龙雪山后便按计划在束河古镇溜达。束河古镇是个美丽恬静的小镇,清澈的小河在古镇中间潺潺流淌,两岸杨柳在风中飘垂,居家的天井和窗台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盆花,从中可以透出小镇居民的淡定和神闲,这的确是我游览过的古镇极有味道和印象深刻的一个。
突然,发现对岸有一个身穿红军服装,头戴八角军帽的高个挥着手,那架势不就是久违了老人家的姿态么?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呢。特别是那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同志们,你们辛苦了,欢迎你们到束河古镇来!”真是模仿得惟妙惟肖。同行的山东旅友有点迫不及待了:金先生,我们去和“主席”合个影吧。
“合影”当然是个不错的主意。说句老实话,逢到过去我早就退避三舍了。这倒不是谦虚,而是本人性格的原因,捣鼓什么“光圈”啊“速度”啊就觉得心烦意乱,在有限的几次拍摄中,不是“月朦胧、鸟朦胧”就是人“朦胧”,所以有人看了我拍摄的照片后打趣说,阁下有如此天赋,为何不去写写“朦胧诗”当个“朦胧”诗人!
不过这阵子我总算玩起了数码相机,虽然起点不高,但运道不错,还有了拍摄的照片被报纸采用的记录。于是山东旅友理了理头发准备和“主席”并肩在“红色印象”的横匾下合影。就在我准备摁下快门的当儿,他的妻子大叫一声:“慢!”只见她从衣架上取下一件红军的上装和军帽给她的丈夫。这一“策划”果然到位。那山东旅友本来生得浓眉大眼、身材魁梧,军装军帽上身,更显得气宇轩昂,和“主席”并肩而立,像是从前线风尘仆仆凯旋受到主席接见的红军指挥员。我端起数码相机一阵“喀嚓”。他的妻子看了照片后笑逐颜开,评价也是格外地温暖:这是俺的丈夫拍的照片里最出彩的!
我如今不甘寂寞地摆弄起了数码相机,虽然起点晚了些,但毕竟是与时俱进了。况且,数码相机携带方便,拍摄简单,的确是咱们上了点年纪留影的亲密伴侣呵,而且只要你上点心,总不会让你失望的。
我能行,你肯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