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家庭计划
     
本版列表新闻
~~~一家三口无偿献血8000毫升
~~~一家三口无偿献血8000毫升
~~~一家三口无偿献血8000毫升
~~~一家三口无偿献血8000毫升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有个“热血家庭”
一家三口无偿献血8000毫升
  随着气温持续降低,寒冷的天气使人们纷纷缩短外出活动的时间,到街头献血的市民明显减少,然而,在上海却有一个“热血家庭”,无论严寒酷暑,一家三口热衷于爱心献血;三人已累计无偿捐献全血8000毫升。

  毕玉鹏,安徽蒙城县人,41岁的他中等身材。两鬓已长出一些和他年龄有点不相符的白发。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让人感觉特实在。

  1992年,毕玉鹏到上海打工。做过环卫工、修理自行车、销售、司机等工作,后来,在上海安了家。不论生活多么艰辛,他却不忘献血救人。难能可贵的是,毕玉鹏不但自己坚持多年献血,还动员了妻子王敏、女儿毕碧如也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并且都成了固定献血者。

  “献血这事,说来话长。2005年3月25日,在老家蒙城县人民广场上玩,看到有辆大巴车,围了一些人,抱着好奇的心理,走近看看,原来是献血的,想也没多想就献了200毫升。”毕玉鹏回忆着说。

  有次,毕玉鹏路过闵行沪闵路南方商城时,看到造型别致的梅陇爱心献血屋,便走进去,再次献一份爱心。从此,他成了梅陇爱心献血屋的“常客”。 

  真正让毕玉鹏坚定献血的是发生在2008年的一件事,当时他母亲生病手术时输注了1000多毫升的血液。“如果没有他人捐献的血液,医生救治母亲恐怕没那么顺利。这时,发现血液对挽救生命是那么的重要。”毕玉鹏心怀感激地说。他已无偿献血14次累计4800毫升。

  “开始看到老公献血,挺担心的,怕对身体不好。后来看他一切正常,不但无损健康,还能帮助他人,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情。”说这话的人是毕玉鹏的妻子王敏。

  在毕玉鹏的爱心感染下,2007年5月4日王敏也捐献出一份热血。随后,她也向丈夫毕玉鹏那样成了一名固定献血者。并且,由一次捐献200毫升全血改成了捐献400毫升。王敏共献血8次累计2600毫升。

  近期,王敏还准备申请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库,希望通过捐赠造血干细胞的方式,也能挽救他人生命。

  2014年6月26日是毕玉鹏女儿毕碧如18周岁的生日,她选择了“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目前,毕碧如是上海商学院中高职贯通会计专业的一名学生。献血,她是班级里的第一人。而且已坚持献血3次。

  问及毕玉鹏的献血感受时,他这样说:“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没有什么大的能耐,身体力行地去帮助他人,感觉是件快乐的事情。我相信,今天帮助了他人,在我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帮助我。”让人感动的还有,在对毕玉鹏的妻子、女儿分头采访时,俩人也是这样讲的。一家人一致表示,在身体条件允许下,会一直坚持无偿献血。

  其实,毕玉鹏一家,在一次次献血的同时,还不断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宣传无偿献血政策和帮人帮己的益处。

  毕玉鹏献血14次累计4800毫升,王敏献血8次累计2600毫升,毕碧如献血3次累计600毫升。如果说一个人坚持献血是常见的事,一家人一起坚持参加献血,却很少有。他们在努力的融入这个大都市时,却怀着感恩的心,一次次慷慨地向他人伸出援手,不求任何回报;不禁让人肃然起敬。王亚东 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产业经济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旅游休闲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再生育需地方规定 不鼓励晚婚晚育
建议患儿家长及时、就近治疗
徐汇区召开计生工作会议
上海有个“热血家庭”
家庭周刊家庭计划05上海有个“热血家庭” 2015-12-30 2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