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微创手术的关键是安全,孔的多少仅是途径,不必苛求,安全、确切和彻底切除肿瘤才是目的。微创肺叶切除的指征,随着技术的成熟,肿瘤大小是相对的,但肺血管与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是能否作微创的主要依据,如果转移淋巴结与血管浸润较紧密,分离有困难,那么需要术中扩大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分离血管较安全。通常淋巴结仅浸润血管鞘,因此鞘内分离血管较安全。
由于体检中普遍采用胸部CT扫描和肿瘤指标的检测,因此小于5毫米的肺内磨玻璃密度影(GGO)也能被发现,是随访还是手术,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综合考虑。如怀疑恶性可能,进一步检查病灶的三维CT重建;大于8毫米的结节可作PET—CT;位于肺浅表的结节可作经皮肺穿刺;较深部位结节经支气管穿刺活检;如有纵膈或隆突下淋巴结肿大,可作EBUSTBNA检查;肺外周的结节,在微创手术中可先作病灶肺楔形切除后送冰冻切片检查。尽量在作肺叶切除前获取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如GGO需随访的,一般2~4个月左右一次,在随访中发现结节直径增加25%,则体积已增大1倍,恶性肿瘤的倍增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两年没有变化的,恶性可能性较小,但也有5年后迅速增大的恶性病灶。随访中如结节实体成份增多,密度增加,则恶性可能性大,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有些术前不易获取病理诊断的,如结节较小位置又较深,或靠近肺血管、心脏大血管,或有肩胛骨阻挡无法穿刺等,术前应特别告知,家属理解并积极要求手术时,签字后才可作肺叶切除。
邱维诚(瑞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