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经过几次观察找到了症结。原来,宝宝由外婆外公帮着带,一听到宝宝哭了,两位老人就受不了,第一反应便是“宝宝是不是饿了,要喂奶。”于是,马上把宝宝抱给毫无知识储备的新妈妈喂。结果,喂完后还不等拍嗝,宝宝马上就吐了出来。
这是典型的喂养不当,把新生儿的按需喂养当成了按哭喂养,结果喝进去的奶才消化一半,新鲜的奶又进入胃里,对胃产生了刺激,造成消化不良。而且由于宝宝长期处于喂养过度的情况,宝宝产生了习惯性吐奶。更要命的是,外婆还很坚定地认为宝宝饿了,是要吃奶,她参加过社区办的讲座,说现在流行按需喂养,对宝宝和妈妈都好。
专家告诉外婆,按需喂养可不是按哭喂养,要考虑喂养的大致时间间隔,要判断宝宝是否已经吃饱,要辨别宝宝的哭声究竟是什么诉求。如果这些都不去考虑,一味地按哭喂养,宝宝肯定会出问题。
0至3个月的婴儿按需喂养确实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的一种喂养方式,是指母乳喂养过程中,不要严格地限制喂奶的时间间隔。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按哭喂养,容易养成“安慰奶”的习惯。结果,妈妈的乳房成了安慰奶嘴,妈妈和宝宝片刻无法分离,让妈妈非常疲劳。
按哭喂养时间间隔往往非常短,每次宝宝不是很饿,吃得不多,不久就饿了,吃奶像吃零食一样。因为每次吃的不多,只吃到前奶,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的后奶往往没吃到,导致宝宝容易饿,下次吃的还是前奶,形成恶性循环,其结果是营养不良,体重也上不去。
三天时间,专家改变家里按哭喂养的习惯,拉长了宝宝喂奶的时间间隔;在宝宝出现胀气哭闹的时候,帮宝宝做排气操、踩单车动作;让宝宝尽可能吃到妈妈的后奶,尤其是在睡前的那一顿;考虑到宝宝易习惯性吐奶,在每次喂完一边的时候就开始拍嗝;同时密切关注妈妈乳房的情况,在乳房出现涨奶的情况下移出一部分乳汁,避免妈妈可能出现的乳汁淤积。周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