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也可以让为人父母者去思索,如何在五浊恶世的社会大环境中,来教养我们的下一代。是要在暴力色情电玩泛滥,充满谩骂叫嚣与烦躁不安的恶劣环境中培育我们的孩子吗?还是替孩子寻找一个充满“善知识”的环境呢?
书中提到,一开始杨凯丞和妈妈在台湾花莲的住所很迷你——大约只有两张双人床的大小,扣除床、衣柜、书桌等设施,只剩小小的走道。住惯美国大房子的妈妈苏美娟很想掉头就走,光是“打蚊子”就让她抓狂。而凯丞却觉得房子是师姑用心布置的,很温馨,“如果马上搬家,师姑会伤心的。”后来,美娟读到“屋宽不如心宽”,深刻体会到心境比环境更重要,这也体现了凯丞为他人着想之情。
除了凯丞与生俱有的特质外,凯丞洁净剔透的赤子心,是由他的妈妈与家人的感恩、包容、尊重与爱的因缘交织而成;透过后天教养,将一块璞玉去芜存菁,让此瑰宝逐渐孕育绽放光芒,凯丞的妈妈苏美娟无疑是背后坚定的推手。
正如美娟妈妈所说:“我用我的人生经验来设定儿子要如何成长,自以为凭我的人生经历及阅历,帮孩子铺的路绝对不会错,没想到,却差点抹煞掉他的本性。”
有时候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也要反思自己是否“爱之适足以害之”,造成教育上的反效果。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凯丞与同学在互动中,所展现清净无染的智慧,他影响了同侪,也教导了天下父母和为人师长者,我们不只要有分别好坏的能力,更要有平等慈爱的宽大包容心。
在凯丞通透的智慧里,有着非比寻常的感动力,和启发人心的力量。
大人都担心孩子未来的竞争力,现今的教育都在省思,什么是最好的核心能力,怎样的基本素养,才够让学生面对未来;然而在这本书里,我们不只可以看到凯丞和母亲之间,妙趣横生的互动,更让大家见识到,就算大人再如何“聪明”,算计、安排,都比不上这孩子清澈的“智慧”有感染力、影响力。
凯丞示范了清净的智慧,就是为人们带来光明(智是“知”加上“日”),也是心地干净(慧是“扫心”)的表现,有大智慧的人,不只不与人计较,对人更没有成见。人性可以直率、纯真,但若少了不计较的智慧,就离开“清净”很远了。
书中,证严上人经常勉励人们要学会“感恩、尊重、爱”,更开导天下所有的父母,“不要操心孩子,要祝福孩子”。
上人所说的“祝福”,就是“尊重”的意思,父母提供美善的学习与成长环境的重要性,也许更甚于让孩子接触多元但却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唯有“人心净化”,才有机会创造“祥和社会”,才能达到“天下无灾难”的人间净土目标。
内容简介
《清净赤子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是一本讲述亲子之间,关于爱、尊重与学习“放下”的故事。
在美国北加州出生成长的杨凯丞,昵称“小牛”,天性柔软善良,说话轻声细语,妈妈苏美娟担心凯丞如此的天性,无法在现今的功利社会中生存,期望他“强悍”,甚至“社会化”;凯丞到北加州圣荷西慈济人文学校学习中文,进而认识慈济,他的天性在慈济中得到归属感,在佛法中获得认可。才“十二岁的凯丞,更立志以证严上人‘为佛教,为众生’”的宏愿,作为他往后的人生志向。
不熟悉慈济也不认识佛法的美娟妈妈天人交战,难以接受凯丞的选择,内心彷徨、抗拒、挣扎。最终,出于对孩子的“爱”与“尊重”,美娟决定放手让凯丞走在他认定的路上,给予祝福。
作者简介
邱淑宜,中国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职《联合晚报》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拼公义,没有好走的路》、《台湾大崩坏》、《善的循环》、《张心湜医者之心》、《草根的力量:杨秋兴的兴利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