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健康讲堂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明天使孙兴怀
  孙兴怀 主任医师,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

  口述实录

  唐晔:青光眼病人挺纠结的,还特别愿意找网上似是而非的资料问医生,您如何同他们沟通呢?

  孙兴怀:遇到一些特意让我判断是不是别家医院做坏了手术的病人,我会说,医生跟你有仇吗?没有。是你自己找他去看的吗?是的。术前告知风险了吗?说了。我说,每一个医生都想把病人治好,他有什么动机做坏手术呢?他可能为你这个病人一个月没吃好、没睡好,但是你都不知道。可能我经验比这位医生丰富,我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但我会保证尽百分之百努力——因为病情的变化很难讲,医生并不是万能。这样一讲,患者就觉得有道理,能够理解了。

  其实这话不该医生讲,患者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但是社会对医生的期望值太高了,认为只要花钱,就能达到所有的目标,其实医学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有时候病人来了大手一挥:全部给我开最贵的药。我哭笑不得。我不会给你开最贵的药,我只会开最合适的。不是贵的就适合了,几块钱的就一定差。但是人们就觉得,只要花了大钱病就一定好。这是个误区。适宜的东西,是最强大的。我给病人的,一定是最合适的,而不一定是最新的、最贵的。

  1997年全国首家建立上海市青光眼患者俱乐部,从生物物理模式提升到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率先在国内开展外路小梁切开术、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非穿透小梁手术、引流钉植入术等治疗各种青光眼;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眼科学及眼视光学学术大会,1998年起每年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青光眼诊治进展学习班,培训各地眼科医生数千名……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孙兴怀这个名字。

  从当了近11年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的位上卸任,他身后留下的财富是炫目的:哈佛大学眼科全球两个合作伙伴之一,住院医生培训基地的上海榜样。

  1

  出生于医学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护士,纵使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也浇不灭他们的医疗热情。1962年,孙兴怀在安徽农村出生,直到他上大学,全家7人仅靠父母不足70元收入维持生活。1976年周总理去世,他在作文中写到,长大后立志学医,救治像周总理那样的伟大人物。

  他是国内治疗青光眼的顶尖高手,越来越多、越来越难的病人都辗转集中到他这里,他坦言如履薄冰,每天就在走钢丝,不但自己走,还要告诉病人,期望值不要太高,青光眼毕竟是不可逆的,医生不是神。

  “但是,如果没有人冒险,医学就不会进步了。有的高年资医生,为了保住自己的江湖地位,故意挑没有难度的手术做,我不喜欢这样,声誉是一定要爱惜的,但是在病人有可能挽回的光明面前,值得谨慎一搏。”他说。

  一位9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青光眼,在北京手术后一只眼睛已经爆发性出血失明,另一只眼睛不敢做手术,但升高的眼压控制不住。到孙兴怀这里,母亲跪下恳求他再试一次。孩子仅有一只眼睛存有视力,又有手术眼出血失明的先例,手术难度、心理压力自然很大,但孙兴怀更明白,“如果不做,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完全失明。”于是他仔细思索,爆发性出血原因在于突然降压,眼球撑大后有了可压缩的空间,血管渗漏后的积液进入脉络膜上腔造成脉络膜高度脱离,进而将血管拉断,导致爆发性出血。这种情况如何缓解?眼压降下来就会有渗液,如在旁边开个口,一有渗液就能排出,那么就可以避免渗液造成的脉络膜高度脱离,是否就能防止血管被拉断?最终手术在这个孩子身上成功了。当时大家激动万分,摸摸背后竟是一身冷汗。去年,21岁的孩子再次前来复查,十几年过去了,眼睛的情况依旧很好。

  2

  孙兴怀对现在的教育颇有微词,“我们的医学教育痛失人文培养,并且使社会的诚信降低到冰点。学医是一件人文的事情,人文的素养比医疗技术更重要。在欧美,想成为医生,必须要做过几百个小时的义工志愿者,这可以确定你是否有爱人之心。”

  除了“沉默的窃贼”,青光眼还是眼科中最典型的身心疾病。青光眼病人很敏感,心理变化很大,病人的心理、情绪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曾经有位患者看完门诊后不放心,过一会又回来咨询,同样的问题来回问了七次。孙兴怀对此一直强调,医生要学些心理学,了解病人的心理,从病人语言和动作上分析判断,再根据情况对待。“有些事你一定要跟他讲得很到位,患者才会安心。” 

  为了帮助病人有更多的机会理解疾病、相互激励,孙兴怀和同事在1997年成立了青光眼俱乐部。他们两月一次,为病人讲解青光眼的基础知识、保健知识,教会病人如何依从,如何理解。俱乐部极受患者欢迎,十几年来从不间断,至今成为已拥有数千人的庞大团体,备受好评。

  从医30余年,常年身居高位,有疲惫,有焦虑,但更多的是成就感和满足感,孙兴怀最欣慰的是看到初见时仅6个月的病儿如今长成高俊小伙,原先手术的病人遥寄喜糖,曾经近乎失明的女孩出国工作……这些生活的点滴构成了医者的幸福,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无尽的动力。

  卸下院长光环,孙兴怀继续出发,他的人生,始终在为蒙尘的心灵之窗送去光明。晔问仁医 唐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广告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妈咪宝贝
   第10版:旅游休闲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小楼书香
   第16版:名人生活
光明天使孙兴怀
人工智能有多牛
拜博打造学术品牌 造福百姓口腔健康
唐晶的后半生,要打保“胃”战
专家教你控血压
家庭周刊健康讲堂12光明天使孙兴怀 2017-08-02 2 2017年08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