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名人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写《上海十八行》
董鸣亭
本文作者董鸣亭与贺友直(左)
  ■董鸣亭

  写作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写作带给我快乐,带给我痛苦,带给我思想,带给我智慧。人的一生就是痛苦和快乐交织着,并因为有思想和智慧得以圆满。

  2014年的夏天,我在完成了《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这两本写上海弄堂文化的书后,又琢磨着写第三本书,当时可选择的题材很多,但总找不到一个更适合我创作的。就在我苦思冥想时,上海电视台纪录片《情系石库门》,摄制组找到了我,请我担任该片的嘉宾之一,畅谈石库门文化。幸运的是在拍摄现场遇到了贺友直老先生。那年,他已经93岁高龄了,却精神矍铄,谈性甚浓,话语之中,都是对石库门文化的深深眷恋。也是因为这一机缘,我接触到了贺老的著作《说说画画上海老行当——三百六十行》,当我打开这本画集时,看到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我的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了很多的人物,很多的故事,于是,我毅然选择了写上海的各行各业和它们的从业者。就这样, 《上海十八行》的灵感产生了。

  我和贺老都是上海宁波同乡会会员,也经常在《海上宁波人》杂志上发表作品,当贺老知道我写《上海十八行》时,欣然愿意和我合作,在我的书中放上自己的一些画作。所以,书中的十八篇文章,基本是以贺老的作品为题材,再连贯前两本的《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中的人物和场景进行故事和情节叙述的。不料就在我写到第十五篇时,传来了贺老仙逝的消息,这不啻是个晴天劈雷,让我好多天不能安下心来写作。但我最后还是振作起来,我想对贺老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作品完成,同时不得不放弃原来和贺老合作的设想,继续和我的老搭档——《上海十八相》、《上海十八样》的插画者施振华合作。施先生也十分崇拜贺老,他的画风也有老上海的风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画家,多年来,我一直得到他的支持。所以,在后面三篇文章的创作中,我就脱离了贺老《三百六十行》的内容,继续创作我们上海存在和发生过的故事。

  我想,《上海十八行》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喜欢。目前,我完成了自己的一个心愿,用笔来记录上海这座城市在人们心目中常有,而笔下无法表现的故事,通过《上海十八行》进行完满的演绎,为后人了解上海石库门文化留下一部作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旅游休闲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妈咪宝贝
   第16版:名人生活
我写《上海十八行》
吴京为了她连命都不要
家庭周刊名人生活16我写《上海十八行》 2017-08-09 2 2017年08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