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庭收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蝉时节说玉蝉
应萍
  ■应萍

  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古人视蝉为生命延续的象征,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于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玉含蝉,是汉代普遍流行的作为用于丧葬的一个种类,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甚至食之可以成仙得道。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促使玉器的防治、宗教意义为之大增,方士又竭力提倡玉的神秘和力量,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同时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包括避邪在内的封建迷信的内容。因有这些原因的存在,于是盛行用玉雕琢的具有护符意义的玉含蝉,即被看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体,成为“人与神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死人含蝉,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不过作为一种蜕变而已。

  蝉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来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中,大体分为三种。一是佩蝉,专门佩戴在身上作为装饰和避邪之用;二是冠蝉,作为饰物缀于帽子上;三是含蝉,专门放置于死者口中的随葬品。

  汉代玉蝉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上佳。蝉身雕成菱形,形象简明概括,头、翼、腹用粗阴线刻划,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玉蝉造型规整,刀法简洁,刀刀见锋,寥寥几刀,神韵尽出,故有“汉八刀”之称。汉代玉蝉有白玉蝉、青玉蝉、黄玉蝉和墨玉蝉。清代玉蝉有圆身蝉和片状蝉,采用写真手法,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

  在中国玉蝉文化中,古人之所以对其情有独钟,首先因蝉能脱壳再生,是生命延续的象征。古人死后口中含蝉,多是寄望于像蝉一样能够再生;其次因蝉不食人间烟火,古人曰“饮而不食者蝉也”,人们佩戴玉蝉意在表现佩戴者廉洁脱俗、高雅清逸和不随波逐流的品质;再者因蝉是一种候虫,每年到庄稼蓬勃生长和成熟之时,必鼓翅长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有南方“蝉鸣稻”七月熟记载,汉代亦有“蝉鸣黍”的记载,可见蝉还寓意农业丰收。另外,今人佩戴玉蝉于腰间,称“腰缠万贯”;悬于颈上曰“一鸣惊人”,多有企盼吉祥富贵、带来好运之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秋蝉时节说玉蝉
大禹陵写生(国画)
岁月留痕:杨可扬的版画艺术
艺讯
三人合资买玉打起官司
高山流水有琴韵
家庭周刊家庭收藏15秋蝉时节说玉蝉 2017-10-11 2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