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浦东专刊
     
本版列表新闻
与改革开放同发展共创新~~~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改革开放同发展共创新
浦东新区青春健康教育工程十八载
今年母亲节前夕,市卫计委领导来到浦东参观书院镇新港中学青春健康俱乐部,与孩子们一起为母亲制作插花作品
“沟通之道”家长培训
川沙小学生们积极参与青春期变化的讨论
“师资风采展示”颁奖
  浦东,上海改革开放的热土。新世纪初,又一项万众瞩目的系统工程拉开了帷幕——青春健康教育。

  它既是填补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盲区”的需要,也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   

  18年过去了,这项被人们期待已久的浩大工程不仅收获了累累果实,而且仍在向纵深推进……

  【发展篇】

  起步阶段(2000—2005)

  国际项目引领

  开青春健康先河

  二十年前,性健康教育在我国几近空白,家庭、学校无法满足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渴求。家长性知识匮乏,学校缺少专业师资、没有相关教材。性的萌动与困惑,使部分青少年踏入人生的误区……

  2000年5月,日新月异的浦东新区被列为“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试点单位。浦东新区与美国帕斯适宜卫生组织合作,通过参与式培训的方法在新区27所高中、职校,4个社区推广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开创了国内青春健康教育的先河。4年间,浦东新区近30万学生接受了培训。不少学生把青春健康教育视为“开启人生之门的钥匙”。有的学生由原来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不安、恐慌,逐渐懂得了“自己该怎么做”。

  2004年9月,国际计生联时任主席安娜·普利女士在浦东洋泾中学等处参观访问时,给予浦东项目工作高度评价,浦东新区在国际计生联项目认证中荣获突出贡献奖。通过5年国际项目实践,新区在青春健康的师资培训、项目化运作、社校合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推动后续工作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本土探索(2005—2010)

  引入专业社工

  推广社区亲青服务

  国际项目结束后,浦东新区将青春健康服务的重点从学校拓展到计生系统更有群众基础的社区,一方面在社区探索亲青服务(亲切、友善地服务青少年),建立社区亲青服务室,打造青春健康服务的第二课堂。另一方面,与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合作,开展计生社工课题研究,引入专业社工开展青春健康服务。

  浦东新区通过5年的“本土化”探索,在全区普及亲青服务室,完成标准化的创建。同时,孵化成立了上海乐家社工服务社,通过社社合作的形式,由专业社工开展青春健康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增加服务团队力量。

  长效发展(2010—2018)

  基础工作常规化

  特色工作项目化

  在走过青春健康十年探索之路后,新区尝试建立青春健康长效发展机制。一方面,基础工作常规化。将青春健康的师资团队、亲青服务等基础工作纳入街镇的目标考核,有力推动青春健康以点带面全面、标准化发展。另一方面,特色工作项目化,每年有各自特色服务,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比如青春健康俱乐部建设,青春健康师资督导团队建设、家长沟通之道培训等,通过项目招标的形式,委托乐家等专业机构开展特色服务。

  据统计,浦东新区每年各街镇开展青春健康主题活动150场,服务青少年及家长近7000人次,方便社区青少年、家长获得有效服务。在建设区级俱乐部的基础上,新区近年还在花木、宣桥、祝桥三个社区,以及书院社区新港中学、航头社区航头中学建立了5家街镇级青春健康俱乐部,它们不仅成为社区第二课堂,并且全部于2018年成功创建市级青春健康俱乐部。

  浦东新区在项目实践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对于探索成功的项目进一步纳入常规工作,形成一个“特色研究-项目实践-纳入常规”良性循环,有力保障了青春健康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篇】

  建立多元合作服务模式

  提供精准化亲青服务

  新区在推动青春健康的过程中,以健康中国为导向,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倡导各级领导,发动妇联、团委、高校、民非等各个条线的组织共同参与,通过项目化的形式,对接多方资源,形成多元合作的服务模式。

  浦东新区立足于协会自身的专业化转型要求,在青春健康工作目标群体的定位上,由原来的大包大揽式转向聚焦重点人群,聚焦重点需要,提供精准化亲青服务,实现有重点、有深度的覆盖。比如与久牵志愿者服务社开展“社社”合作,为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以及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孤儿、残障儿童研发课程,提供了适宜的性健康教育。针对流动人口积极推广“美好未来”人生技能培训,预防非意愿妊娠。针对家长积极推广沟通之道课程,促进家庭亲子沟通,积极迎接青春期,针对青少年推广成长之道课程,促进青少年参与及健康成长。

  在服务中,浦东新区逐步摸索出以家庭需求为出发点,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友善、亲切对待青少年的“亲青服务模式” 。

  建立多元、系统化人才梯队

  第一,整合医疗卫生、计生、教育、社工资源,挖掘青少年、家长中的核心志愿者等,形成多元师资团队。第二,通过新区组织的初级入门培训、中级实践培训、市级师资认证和中计协主持人考核等系列培训,形成服务梯队。第三,通过青春健康优秀师资的评选,进一步挖掘基层一线的优秀师资和志愿者,给予表彰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师资团队的工作热情、使命感和责任感。第四,建立督导制度,对新入职的师资给予及时的督导服务、现场指导、线上交流,帮助新师资在专业上不断提高,提高服务的品质。第五,加强与各高校合作,先后与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政法大学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高校学生参与青春健康服务中来。

  2017年以来,浦东新区进一步通过青春健康高校项目,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在高校建立青春健康同伴教育社,在高校培养同伴教育团队,为大学生提供适宜的性与生殖健康服务。

  【感怀篇】

  领导重视  多方保障

  聚焦重点 倡导价值观念改变

  十八年来,浦东新区历任领导、各级主管,都高度重视青春健康教育,无论在考核指标、人员配备以及资金投入上都名列前茅。新区每年投入近40万元项目款,专项用于青春健康服务,对于项目的落地、开展、协调与沟通给予了多方的保障。这是确保青春健康服务持续服务的重要保障。

  从青春健康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来看,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服务的设计是非常可取的做法。家长是为孩子提供青春健康教育的最佳人选,浦东新区重点倡导家长培训,重视家长沟通之道的培训,推动家长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价值观的改变。通过正确性价值、态度的倡导,让更多的家庭摘掉有色眼镜,重新审视青春期的性与生殖健康,建立积极、沟通的态度,是做好青春健康服务的核心。

  贴近青年需求 

  善用新媒体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青年人的学习、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是最愿意接受新科技,也是最快适应新技术的人群,是科技的潮流人群。做好青春健康服务,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研发新的,吸引青少年的服务载体,比如微信、微电影、APP等青少年喜爱的产品。促进青年的参与,是青春健康服务生命力的体现。

  ·相关链接·

  “青春健康高校”项目

  2018年4月,上海海事大学红十字会成功申请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主导的“青春健康高校”项目。根据《中国计生协高校青春健康项目协议书》的要求,由校团委、校红十字会牵头,上海海事大学成立了专门从事青少年健康同伴教育的学生社团——青春健康同伴社。社团师生通过引入的新教育模式,依托《成长之道》教材,区别于传统老师说学生听的形式,以经过培训的主持人代替主讲人,让参与者主动加入到整个环节中,不仅向青少年提供青春期健康知识,并与青少年一起讨论和交流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技能。

  青春健康同伴社将定期举办或协办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咨询,向全校大学生普及青春健康教育知识,负责青春健康项目在我校的全面拓展,扩大校园影响力,营造健康校园氛围。与此同时,社团还将以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开展“青春健康进社区”系列活动,对青春健康相关知识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让更多的社区青少年自觉参与到更多服务社会的同伴教育活动中,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自90年代以来,学校设置《大学生健康教育》等青少年健康教育系列公共选修课和讲座。校红十字会也坚持每学期在校内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预防艾滋、反对歧视”的宣传教育活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申城纪实
   第05版:申城纪实
   第06版:申城纪实
   第07版:浦东专刊
   第08版:情理·产业
   第09版:妈咪宝贝
   第10版:旅游休闲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专刊
   第16版:名人生活
浦东新区青春健康教育工程十八载
家庭周刊浦东专刊07浦东新区青春健康教育工程十八载 2018-11-21 2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