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母那一代人生活不是这样的。他们早上8点,开开心心骑着脚踏车去工厂上班,下午4点半接上孩子,买了菜,回家烧饭。晚上陪孩子读书。周末看电视,或是出去看场电影。
老爸老妈是工人,干的是体力活。到点收工,利索得很。回家就操心换季了,要给孩子买衣服啦;明天要是出太阳,记得晒被子啦。
轮到我,情况完全不同。因为干的是码字的活。没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字在哪里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码出来,而且质量要过得去。于是过得很累。
我工作和休闲的界限模糊。一早打开电脑,本意是写东西,但写不出来,于是上网东看西看,也许能找到灵感,也许啥也找不到。东看西看,一晃半天过完了,还是一个字也没写成。下午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截稿时间快到了,稀里哗啦写好,草草交差。你说,前面那些上网瞎看的时间算休息,还是算在酝酿呢?
搞设计的和码字的同样痛苦。接手一个项目后,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想,哪里分得清休闲还是工作。
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3个环节上,大城市越来越成为设计研发中心和销售市场,生产环节往往移师外地。因此,在大城市里,像我这样痛苦的人越来越常见。
再加上现在都实行绩效工资了,奖金上不封顶,有人就玩命地做。比如做销售的,争取大订单、大客户,不下大力气,不挖空心思,怎么可能。
再加上手机普及,不管你到哪里,老板都找得到你。还毫不客气地跟你说,24小时都不许关机。也不知道谁给他的权力。再加上电脑普及,不管你去哪里,老板都会要求你带上电脑。即使你在休假,他也可能给你临时来个任务。
再说,设计、策划,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引得人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
有必要活得这么累吗?乔布斯有句话:“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这句话,我听进去了。活着,应该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
有“高人”指点,每个周一早上,抽出几分钟时间,静静地思考一下这周要做的事。这篇文章必须写吗?如果不高兴写,就不要强求自己;这个客户必须见吗?如果不高兴见,就不要勉强自己;这个项目必须接吗?下周想看樱花去,接下这个项目樱花就看不成了,樱花一年才看一次,项目推掉,下个月还会有,那就推掉吧。总之,不要把工作当成唯一重要的事。
大多数人的休闲时间在电视机前或在电脑前打发了,那是因为这两项活动成本很低,但这两项活动对健康无益。
我选择每天晚饭后散步。天气转暖了,花要开了,树要发芽了。出去走走,比做“沙发土豆”健康,而且更省钱,更诗意。雨中散步,撑一把油纸伞,没准能碰上丁香般的姑娘。从春天开始,更容易坚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