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与许多健全人开办的网店相比,尚有商品种类欠丰富、市场推广较少、网页不够精美等不足,但大家乐在其中,收获许多成长。
从只有10件商品的迷你店起步
徐家汇街道“阳光新园”有20余名残疾学员,他们在工疗课上制作的手工艺品有时也通过义卖等活动推广,但限于政策,销售无法常态化。一些学员曾是大学生和白领,看到电子商务红火,不由心动,希望借网店东风实现人生价值。
街道残联看到他们的热情,通过招标请来春晖社工师事务所,扶持其中15名中青年学员创办淘宝网“阳光希望店铺”。别看店里只有寥寥10件串珠工艺品,网页设计也较简单,半年才做成六笔生意,却蕴含着社工和学员的心血。
徐家汇街道残联专职干部赵峰告诉记者,学员原先比较自卑内向,社工将15人分成三组,分别负责记账、制作以及发布商品和接待咨询,制作和经营过程需要交流协调,无形中提高了沟通合作能力。
为锻炼残疾人的能力,助其身心康复和融入社会,社工和残联在指导中掌握分寸,从不越俎代庖,保持原汁原味的简单网页设计,也不炒作星级,或快速增加商品数量种类,唯恐给学员带来压力。他们不追求盈利,更希望把这家迷你小店打造为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实训基地。
不敢出门剪发的女孩有自己的商标
眉清目秀的肢残人许婷婷说,曾经因为自卑,她不敢出门剪头发,宁愿任头发疯长。现在的她则亲善开朗,带着徒弟一起开网店,并为另一家网店当客服。即使碰到有人咨询一小时却不了了之的情况,她也会耐心道别,充满亲和力的语言赢得不少回头客。她说,这些变化都是网店带来的。
2010年曾参加“多帮帮残疾人网上商城”的许婷婷,第一次开店以失败告终。3个月后,在阳光彩虹社工事务所帮助下,她与另一个残疾人公益项目“石玲自强屋”睦邻点合作,重新开出淘宝网店“幸福转不婷”,专售残疾人及家属制作的草编、串珠、拼布等工艺品。
起初只有朋友捧场,直到信誉度达到“三心”后,才有陌生人光顾。她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看到陌生人留言,自己兴奋又紧张,唯恐接待不好。幸好还算顺利,交谈十几分钟后,卖掉三只串珠编织彩球,总价54元。她喊来在厨房里忙活的妈妈,自豪地打开网页让妈妈检阅自己的劳动果实。
现在,她在社工指导下,除了拍摄制作商品图片,还学习产品定位、采购货源和客服接待知识,每天在康复训练之余,花七八个小时守在电脑前。10天前,网店发布了几十件新产品,版式也更新了,产品图片更清新醒目。虽然目前每月利润仅几百元,但婷婷很有信心,不断与社工探讨,调整摸索定位。最近,社工为小店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商标,还打算正式注册,把网店做成精品,与健全人同台“竞技”。
成功经历激发了重残者创业热情
由5名盲人起家的淘宝网店“用心创世界”经过4年发展,已成为一个有20多名盲人的团队。创始人在青浦等区向盲人开展电商培训。市残疾人劳服中心在宝山、杨浦的培训也让不少残疾人特别是无法出门的重残人员燃起创业热情。
不过,一些网店还存在交流切磋较少、资源联动不够等不足。因为计划不够、制度欠缺,少数残疾人还对内部分配不均产生意见,不仅阻碍创业,也不利于自身康复。就业指导专家指出,残疾人和有关组织在明确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调解、沟通,让大家形成互助理念,团结创业。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