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先天性脊髓肌肉萎缩症的寿文清,是外语系0941班的学生,全身瘫软无力,仅有右手的三个手指和手腕有微弱力量。三年来,为了让寿文清顺利学习、愉快生活,校园里出现了一群“好心人”,他们是学校的保安、宿舍的阿姨,还有文清的辅导员和同学……如今文清就快大四了,她快乐成长,成绩优异,计划考研。
保安抬轮椅进教室
寿文清生活无法自理,妈妈陪伴左右照顾衣食住行,学校特别为母女的寝室“选址”———有残疾人坡道、一楼、距离小卖部近等等。报到的那一天,当寿文清来到寝室时,发现细心的学工处老师早已为她和妈妈将“高低铺”换成了两张单人床,不仅特别定制了配合轮椅高度的书桌,还在房间里特制了一张方便两人吃饭的小餐桌。
虽然学校尽量将文清所选修的课程安排在一楼,但计算机房、语音室却没法“搬家”。学院保卫科“挺身而出”,每学期把文清的课表贴在办公室里,值班的保安根据课表的时间提前到教学楼前待命,风雨无阻。“有时候还不及说声谢谢,保安小伙抹一下头上的汗,就转身奔向自己的岗位。无论春夏秋冬,不管白天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寿文清的父母在感谢信中写道。
同学轮流陪伴助学
寿文清只有右手手腕和三个手指能动,勉强写字,就连翻书都困难。辅导员孙留华召集学生组建了“文清志愿者服务队”,三年来,志愿者分工定责,轮流帮助文清。“其实我们做的都是非常小非常琐碎的事情,比如帮文清动一动笔,翻一翻书什么的,别提志愿者这样的话了,大家都是同学,要好的同学。”第一届文清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柴博茹说。
有一次,文清妈妈给文清洗澡时不小心滑倒,头磕在墙角血流不止,孙老师陪着送医院缝了4针。当时寿文清独自待在寝室没人照顾,得知这一消息,服务队队长立即通知志愿者来帮忙,结果,一个楼面的姑娘们都“冲”到文清的寝室。在文清妈妈伤口恢复期间,志愿者们加派人手帮忙分担,确保“文清的身边一直有人”。
文清一家感动大家
“与其说我们帮了文清,不如说文清一家感动了大家,”孙老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文清的情形,“去文清家之前,我知道她的情况不太好。见到她才发现,文清的程度比我想象的更糟糕。而且,没想到文清家还有一个姐姐,也是一样的病情,文清父母太不容易了,就这样一人一个照顾她们姐妹。比起她的父母亲,我们做的这些事情太微不足道了。”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以前总是只想到自己。照顾文清的过程,让我养成了主动看看别人是否需要帮助的习惯。”志愿者秋颖说。
因为有了寿文清,0941班也格外有凝聚力。“文清就好像是我们班的中心,大家因为有了她特别团结,学习氛围也是最好的”,班长吴沁芳说。寿文清学习特别刻苦,每天都要学习到深夜,同学们都说她记的笔记是最全的。文清的寝室,也成为了大家的“活动室”,下了课到这儿坐坐,聊聊天,讨论作业。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