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2011年度上海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洋茎柔鱼“游”上餐桌
  直径仅有头发1%至2%的蜘蛛丝,何以拥有超过任何合成纤维的韧性?为了破解其中的全部奥秘,并掌握制备这种“超级纤维”的仿生技术,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潜心钻研了20年。上海人的餐桌上,不缺鱿鱼这道美食,原来不仅是自然界的赏赐。不怕浪涌的水下机器人,如临其境的“人造海洋”试验池,聪明的仪器和设备背后凝聚着多少人类的智慧。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吸引人类探究,造福人类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些复杂又亲切的科技。

  项目:东南太平洋公海茎柔鱼资源开发与推广

  奖项: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亮点:茎柔鱼现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1/3

  海鲜大餐美味诱人,鲜美的鱿鱼是少不了的“盘中餐”。不过,要捕捞到鱿鱼并不容易,得远渡重洋到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南美洲等地。我国是远洋鱿钓渔业的大国,产量和渔船数量均世界最多,却并非远洋渔业强国。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新军带领课题组,针对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后备渔场不足以及公海渔业资源权益的争夺,开展东南太平公海茎柔鱼资源开发与推广研究,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茎柔鱼是生活在东南太平洋的一种鱿鱼,大的几十公斤重,小的只有一两斤,是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更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主力军。项目组对秘鲁外海、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展开5个航次、559个站点的调查,首次系统调查东南太平洋公海茎柔鱼栖息环境,摸清了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及空间差异,并突破高效捕捞、渔情预报等关键技术,系统掌握东南太平洋公海茎柔鱼渔业生物学、资源分布、中心渔场形成机制。

  同时,自主研发了高效的钓捕技术和集鱼灯诱鱼技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业务化运行的渔业环境与渔情预报信息服务系统,使茎柔鱼成为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年最高产量超过20万吨,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1/3。目前,我国在该海域捕捞的年产量居世界首位。本报记者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2011年度上海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1年度上海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民生·财经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法治视窗
   第A24版:职场方圆
   第A25版:公众服务
   第A26版:理财·周末看点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家装之窗
   第A29版:新民环球
   第A30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1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2版:新民环球/人物·教育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休闲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2版:新智
   第B13版:E生活/家电生活
   第B14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5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16版:生活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品牌专题
   第C03版:名品风尚
   第C04版:城市品质
   第C05版:单品主张
   第C06版:男士部落
   第C07版:资讯柜台
   第C08版:标志橱窗
“东方神刀”勇闯脑禁区
太平洋茎柔鱼“游”上餐桌
水下机器人“安保”显身手
青年人挑科技奖“大梁”
新民晚报2011年度上海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A06太平洋茎柔鱼“游”上餐桌 2012-03-30 2 2012年03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