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创意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慧敏介绍说,由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调研、撰写的“创新机制,推进上海品牌文化建设”报告草案刚刚出炉,报告指出,目前上海品牌文化建设存在三大症结:品牌能级不高,整体形象不鲜明,成长的大环境不完善。
品牌能级不高主要体现在企业品牌呈现“一低二少”,即著名品牌企业比重低,全市共有26万个注册商标,其中上海著名商标917件,中国驰名商标114件,具有品牌效应的商标仅占总数的0.4%;“二少”是指世界一流知名品牌少,上海进入世界品牌排行榜的品牌少之又少。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许培星认为,首先应破解有形之物与无形之誉的评估难题。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其成长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培育过程,需不断投入。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张广生,引述调研报告草案中的观点认为,要充分发挥社会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建立第三方平台,形成促进上海品牌文化发展的六大长效机制,即制定标准的话语机制、综合配套的服务机制、公共资源的助推机制、价值挖掘的市场机制、公平竞争的护航机制和多赢共享的组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