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参加一项和地铁有关的商业推广活动的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主任赵鹏林提出了“未来地铁服务要走个性化路线”的构想,他关于深圳地铁正在筹建中的11号线上要设立“提供坐票服务”的车厢说法,成为备受争议的网络焦点话题。
根据媒体报道,赵鹏林认为地铁未来的方向是要“分等级”,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尝试有座位的地铁票服务、设立可以放大件行李的车厢等,“这种服务有望在(深圳)地铁三期上实行,将加挂两节车厢以实施花钱可买座位的服务。”
分等级、花钱买,这些措辞迅速引发了网民强烈争议。不少网民在转发赵鹏林相关言论时直接用“VIP车厢”来形容这一构想,并对此予以严厉抨击。有网民称:“深圳地铁一共才几个车厢啊,小不拉几的地铁还要腾出头等座,也不觉得可怜。”还有网民不满地评论道:“地铁,不就是方便快捷嘛,这也要分三六九等?”
一些网民则质疑,这种设置造成了贫富对立。还有网民对地铁管理部门的决策思路提出质疑,认为地铁建设首先要满足基本出行需求,有条件再考虑层次化需求。
针对网络批评意见,深圳市轨道建设办三部部长周丽说,深圳地铁并没有所谓“VIP车厢”计划,而是构想在机场专线上设立“大件行李专用车厢”。这种车厢并不会在其他地铁线路上设立。
她说:“这是深圳在机场专线和通往机场的普通线路之间作出的折衷方案,也是为普通人服务用的,不是什么VIP座位。”
据周丽介绍,预备建设的深圳地铁11号线是兼备机场专用线功能的地铁线路,速度较普通地铁线路更快,达到120公里每小时。但如果只是作为机场专用线,客流量少,难以弥补运营成本。作为折衷方案,地铁公司决定设立两节车厢,有专座和大件行李的摆放位置,可以满足机场乘客便捷准点的需求,同时大件行李也不会影响普通乘客。
车厢之争敲响
城市服务“均等化”警钟
原本情有可原的一项构想,为何在网民间引发强烈不满?在一些专家看来,这反映出当前城市居民对交通等城市公共服务过分追求差异化、忽略确保均等化原则落实的深层担忧。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杨晓光表示,地铁是一个公共性服务平台,与飞机、火车不一样。城市地铁是短期上马、快速建设的项目,它承担着城市核心交通工具的角色,与飞机火车相比,客流量要高出许多倍。“在当下运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差异化服务无从谈起。”
他说:“地铁公司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应该是完善的基础公共服务,这方面可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加强时刻信息服务、让换乘更加便民、以传送带连接较远站台、缩短车次时间间隔、一段时间内免车票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