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收录评论近180篇20多万字,其实只是他历年所写的800余篇100多万字评论中的一小部分,在他记者生涯积累的16000余篇报道1000余万文字中更属茂林一木。然而,肩上道义,笔底波澜,尽显其中。书中所收文艺评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针对文艺现象,或针砭或褒扬的杂文;二是对电视剧等具体作品的剖析评价;三是兼有新闻聚焦和深层透视的述评。三种“武器”,他轮番使用,娴熟自如,加上读者几乎天天能在新民晚报上见到的大量新闻报道,一位继承了中国新闻前辈优秀传统,正直、勤奋而又素养全面、功力不凡的记者形象,从书页中极为生动地站立起来。
俞亮鑫采访的领域是电视。三十余年来,电视从九英寸黑白电视机也未必家家皆有,到今天成为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来源,其间的每一递进,哪怕是最微小的变化,都被他敏锐地收入眼底,化作晚报上的激扬文字。读者可以从他历年的报道中,看清中国电视的发展脉络,曾经有过的风雨迷雾,山重水复后的豁然开朗,走向未来的彷徨与探寻,这就是《屏前夜谭》一书可以作为电视编年史来读的意义所在。殊为难得的是,许多电视现象尚起于青萍之末时,他便见微知著,用评论的方式说长论短,扬善抑恶。仅举两则大家熟悉的近年事例:2010年春,过度娱乐化的浊浪泛滥荧屏相亲节目,出现了待价而沽的“拜金男女”,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俞亮鑫是最早发现并予以抨击的记者之一,在新民晚报上连续发表了多篇评述,直至这一丑象被清除。也是这一年的夏季,同样作为娱乐节目,“中国达人秀”初始露面,他即发现了其中的主流价值内涵,立即予以高度肯定,在评述中称“小人物承载大情怀”,“谁能打动观众心灵,谁将走得最远”。如此爱憎鲜明,如此热情四溢而又冷静思索,在俞亮鑫撰写的评论中不胜枚举,更可贵的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了三十余年仍生气如初,充分显示了一位卓越的新闻记者的社会良知和高尚品格。
时下文艺评论缺席,崇高和低劣常常混淆视听,尤显出俞亮鑫所代表的正义的评论力量的重要。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缺乏鉴别能力是危险的,这就很需要知识界、媒体界的仁人智者担起社会责任,恢复批评和争鸣的传统,指点文化的健康发展,帮助民众的欣赏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俞亮鑫《屏前夜谭》一书的出版绝非个人行为,它适时地提供了一个榜样,不仅教大家如何识别纷纭的文化现象,也教从事新闻事业的年轻朋友如何工作,如何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