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是降下了帷幕,然而排名第一的中国羽毛球女将于洋、王晓理因为“让球”而被逐出赛场这件事,却使人难以忘记——因其失当,所以媒体批评,属于理所当然。
然而批评声中,也有这么一家媒体,不远路遥,竟然去敲开了王晓理年迈的奶奶的家门,无非是叫她谈谈对孙女此次酿成大错的“看法”吧,自然也免不了要谈这女孩的“自幼如此”。于是远在伦敦的王晓理拍案而起了——我的错你们可以批评,但这与奶奶有何干?外婆刚刚过世,家中只剩一个古稀的奶奶,你们也不放过!
其实王晓理不知道,媒体“不放过”的“古稀”,岂止一个她的“奶奶”——刘洋上天的那些天,她那近30年未回去过的小山村,不也云集过长枪短炮,不是也“不放过”那个与刘洋八竿子才打得着的“七爷爷”么——七爷爷只在刘洋4岁之时见过她一面,但媒体并未饶了他,不断地要他“追忆当年”,弄得七爷爷只好躲进山里逃之夭夭,但又如何逃得了呢?还是被拽回村里,“接受记者的采访”。当然那个村里,被围追堵截的,也不止一个“七爷爷”,那些在“刘洋旧居”门前一棵老槐树下乘过凉拉过嗑的“奶奶”们,尤其是在另一棵大榕树下下过一盘棋的“七爷爷”们,不是一个个地被“不放过”吗?
当然也有终于“放过”的。这回不是“奶奶”了,但同样是一双“古稀老人”——前届奥运会,一名选手堪可摘金夺银,于是在他的家乡,这健儿远在山里的父母被一路接到县城。宾馆的会议室里,欢声笑语,孝敬有加,官员们簇拥着老人,摄像机早已把灯光打开,为的是欢呼“这一刻”,也为的是届时要老人谈谈冠军的“自幼如此”。然而赛场风云,瞬息万变,我们的子弟,终于没能冲金获银,连块铜牌也没拿到。于是一片沉寂之后,原先围聚的人们,顷刻作了鸟兽散,居然没有一个人,想起要把两位“古稀老人”再送回百里外的山村——谁叫他派不上了用场呢……
还是回到“奶奶”的话题。我们的“奶奶”们,含辛茹苦往往一辈子,但到了“年逾古稀”,却还是要派用场的。国人的国骂,固然常常要牵涉到别人的“奶奶”,叫做脱口而出,到了花团锦簇呢,更不会“放过”我们的“奶奶”——如果没有“看着长大”的“奶奶”们的回忆,怎知道英雄们“自古出少年”,如果没有“七爷爷”当年的那一眼,怎挖得出刘洋们“从小就有范”?现在于洋、王晓理在伦敦有了错,于是“奶奶”又要发挥她的“作用”了——你们把新闻做足了,把“内幕”挖尽了,再也没有了“花絮”没有了“空间”,我不独出奇兵,不去找她的“奶奶”,又怎么曝得出新的“独家”呢?所以“奶奶”的场用,如此隽永,所以“奶奶”的问题,这样地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