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俄罗斯旅游,使我难忘的不仅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些雄伟绚丽的教堂宫殿、富涵历史文化底蕴的大街小巷,还有一位全程拄着双拐的团友。他50多岁,身边还有他的妻子和儿子。
在登机时我已注意到他了,因为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国内、国外的旅游,我从来没见过一位残疾人,而且是下肢残疾需要拄着双拐的。
那天我们的飞机因机械故障、航路天气原因迟迟不能起飞,在误点的13个小时内乘客还三上三下,来回于飞机、摆渡车和航站楼,可以想象乘客的不便和由此产生的怨声载道,可我总是看到他默默地在队伍中不言不语。
终于到了莫斯科,大家都陆续上了大巴,我上车时见到他已坐在第二排的位子,在俄罗斯大巴的第一排是不能坐乘客的,只能留给导游和领队或宁愿空着。我心里在想不知他是怎样上车的。在后面的行程中我不免多留意了些,原来每次上车时,他的儿子总在他身边,默契地接过他的双拐,他便伸出双臂拉住车门扶手,然后右脚踏稳台阶,迅速地移动身体重心上了车,完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原以为整个行程都会按原座,但没想到有的游客没有按此规则,后一次上大巴时,这位团友家庭上车晚了,第二排的位子被占了,已坐好的我见他抓着两边座位的扶手身子一歪一扭地挪着步子走向后排的位子,有团友起身要让位,他礼貌地说道:“不用了,到后排去,我们一家坐在一起。”
经过数日的游程,团友们互相熟悉起来,我得知这个家庭来自南京,他的儿子已经大学一年级,他们全家都喜欢旅游,已经去过国内许多名胜,还去过了柬埔寨、新马泰等国家。
出于礼貌,我没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到拄着双拐的团友的情况、他们家庭的情况,他是怎样致残的,平时怎样克服生活的不便,又是什么促使他拄着双拐游历国内外,他们的家庭又有多少默契和亲情,在他儿子的眼中,爸爸又是怎样的形象,很多很多的好奇,只能留给想象了。一段旅程,挥之不去的感受有许多,这位团友使我由衷地感到:一个人身残不要紧,只要志坚,只要充满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同样能畅游世界,享受人生的无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