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金石书法家陆康先生,近些年于挥毫耕石之余,抽暇致力于乃祖陆澹安先生遗著手稿的整理选编工作,澹安公生前治学涉猎甚广,新旧文学兼治,且著译丰赡,皇皇有近千万言。陆康先生有志于此,一一翻检披览,分类梳理,继《说部卮言》《小说词语汇释》《戏曲词语汇释》之后,又编辑出版了《澹安日记》和《澹安藏札》…… 如此,“陆澹安文存”系列蔚然初现也。
今夏,澹安公又一册手稿《庄子末议》影印出版,陆康先生嘱我写一篇文字,以代前言。晚生愚钝,于学问本属外行,更何敢妄置一辞?然而当我翻看澹安公的一页页手稿墨迹时,又不禁被那楷法清健、方峻古雅的蝇头书法所吸引。先贤手泽,尽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一旦亲近展读,依然散发出一股难以抗拒的魅力,让人怦然心动。我想,澹安先生的学问博大渊深,自不容我辈置喙,那么索性避实就虚,不谈学问,仅以澹安先生这充满文人气息的手稿墨迹,正好谈谈先生的文人书法。
民国时代的文人,擅书者多多。然而除了几位于书坛上享有盛誉的大家之外,大多却并不以书法名世,尽管他们有很好的书法功力。陆澹安先生也是。其实澹安先生的书法,能楷能隶,尤其是汉隶,能善诸种碑体。而我更喜澹安公的楷书,自成一家,别有韵味。读者从这一册《庄子末议》的墨迹手稿中,也可欣赏到澹安公的小楷书法,虽为手札体,字小如蝇,然其楷法精到,用笔含蓄,即使是长篇手稿,也照样写得首尾一律,形神俱在。其落笔时善用粗细的变化,粗则铺毫重按使其丰满,细则牵丝带过仍见劲挺。陆康说祖父的楷书还受到状元陆润庠和袁寒云的影响,所以带点台阁体的时习,敦厚却不呆滞,庄重又不失清灵秀逸之美。
澹安先生早年曾以写通俗小说和弹词而名冠江南,所以当时的评论家也将陆澹安归为“鸳鸯蝴蝶派”。对此,陆澹安先生虽不认可,但也坦然一笑置之。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曾有“愿作鸳鸯不羡仙”的诗句,巧妙地借用初唐卢照邻的名句,喻己甘为“鸳鸯蝴蝶”,而对所谓的“神仙”表示了不屑。而自四十年代后,澹安公很少再写小说弹词之类的通俗题材,他将主要兴趣又转到学问上来。《庄子末议》一书即写于该时,其后十多年内,澹安公勤于笔耕,硕果累累,对金石碑版、文史戏曲等作了大量的考据,写了《列子补注》《汉碑考》等多种学术著作。我时常纳闷:旧时出色的文人,竟能涉及那么多的领域,有那么多的学术成就,而且还书法诗文俱佳——更令人叹服的是,他们平常竟也一样地吟曲听戏、诗酒交游,偶尔也来个赏花射虎、雀战天明……若以当下的所谓文人相比照,实难望其项背也。
(本文为《庄子末议》序,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