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5:职场方圆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招聘总有筛选条件
强尼
  强尼 (总监)

  客观地说,就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而言,非一流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一般不如名牌学府的学生好。相较之下,考硕士和博士的学生只是本科生中的一部分,考试难度比高考要低,许多立志于改变自己命运的求职不如意者,便会将博士、硕士招考作为阻拦鲤鱼化龙的唯一门槛,尽全力跃过去。

  拿我本科就读的上海一所著名高校的著名院系来说,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探花和榜眼,在我们班有一大把。这样的情况,在其他院系也很普遍,因此,所有名牌企业在上海开招聘宣讲会,我们学校总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站。

  或许是因为文科的关系,毕业时,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几乎都各自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而不愿意继续留在学校中“深造”,用三年的光阴,再把本科学过的有限知识咀嚼一遍。

  本校成绩好的学生不愿考研究生,那研究生的来源主要是哪里呢?他们中有外省市,特别是小城市、乡镇的教师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他们考研的动力,是通过读书来到上海这座大城市,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而他们考研的优势,则在于工作比较轻松,有大把的时间可用于复习。恰好,文科考试的特点在于死记硬背,不必像理工科那样需要较多的实验机会和动手能力,因此他们比较容易考取。特别是中学英语教师,在英语上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更是本院研究生源中的主力军。

  涉世未深的本科生都明白这些事,更何况是阅人无数的招聘官!因此,在招聘时,本院硕士、博士的竞争力却反而不及本科生,特别是那些本科牌子不过硬的研究生,往往会被招聘企业视为大龄书呆子,优先“过滤”。

  到底是被淘汰的硕士、博士们技不如人,还是面试官有“学历歧视”?很难笼统地责怪某一方。招聘一定会有筛选条件,如果说“学历查三代”是歧视,那么,非名校不取、非男性不录、非有爹可拼者不入等等,岂不都是某种歧视?因为本科不够过硬而被筛除的硕士、博士们,与其自怨自艾出身不佳,或抱怨招聘企业不公平,不如在求职前先练好内功,有了金刚钻,不怕瓷器活不上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2013春运直通车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家装之窗
   第B18版:教育周刊
   第B19版:教育周刊/科学咖啡馆
   第B20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招聘留学移民
   第B25版:职场方圆
   第B26版:市场之窗
   第B27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8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9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0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1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32版:广告
学历“查三代”合理不合理?
招聘总有筛选条件
查三代是市场行为
硕士可看出身 博士应重成果
适合更重要
欢迎来帖
图片新闻
广告
新民晚报职场方圆B25招聘总有筛选条件 2013-01-23 2 2013年01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