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成小白鼠
34岁的蕾切尔外出总是戴一副墨镜遮住眼角的伤痕。她家里只摆着一张照片,那是她美容手术失败前的玉照,“出事后我再也不想拍照”。
两年半前,蕾切尔得知一家医药公司在伦敦做新产品N0Vabel促销活动,宣传十分诱人,听起来是纯天然产品,原料是海洋植物。蕾切尔回忆,手术并不痛苦,医药代表在她眼睛下面的泪槽注入填充物。手术结束后,她照了照镜子,觉得自己容光焕发。
可两个星期后,她的眼角出现青紫色肿块,像石头一样坚硬,疼痛难忍。医生多次为她注射类固醇以吸收填充物,但都不起作用。肿块越来越大,她几乎睁不开眼。
2010年8月,该医药公司发布通告,建议停止使用N0Vabel,并从市场上召回。又过了两年,才有医生愿意为蕾切尔实施眼窝手术将填充物取出。“我知道自己可能因此失明,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做。”蕾切尔说。
手术于去年初进行,耗资8000英镑。第一次手术历时4小时,医生从蕾切尔的眼窝取出一块填充物,然后从她腹部抽取脂肪填充患处,并用胃部表皮将伤口覆盖。这次手术让蕾切尔的下眼睑变得松弛,以至于无法支撑眼睫毛。她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手术,将眼睫毛重新粘在眼睑上。如今她的眼窝非常脆弱,不能再承受新手术。
在美容医学领域有15年从业经验的皮肤科医生帕特森说:“蕾切尔的案例说明,填充物的市场准入缺乏规范,产品未做检测就进入市场,病人成了实验小白鼠。”
管理完全失控
皮肤填充物手术和注射肉毒杆菌不同,无需为平复皱纹而麻痹周围肌肉,填充物可将皮肤撑开,显得饱满润泽。不少名人对此趋之若鹜,普通百姓随之热捧,美容院和美发厅纷纷推出相关产品,若在网上购买更便宜,打折后只需150英镑。
世界顶级填充物产品“瑞蓝”玻尿酸自16年前投放市场以来,全球已实施160万例治疗。统计数据显示,填充物连同肉毒杆菌的销售额高达7.75亿英镑,预计今年将增长8.4%。
但是,随着填充物市场迅速发展成产业,英国对其管理却完全失控。没有人知道它的准确销量、有多少医生在实施手术、共实施了多少例手术。
在英国,填充物被归为“医疗设备”而非“药剂”,因此可以绕过针对处方药的严格规定,只需获得安全认证标志就能进入欧洲市场。
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估计,英国市场共有约160种填充物,可以随时随地交易相关产品,任何人都能实施相关手术。虽然市面上有一些培训课程,但只要半天就能拿到证书,管理也十分松懈。
术前必须三思
蕾切尔在手术失败后闭门不出,时常担心要是因为脸上留有填充物残余物而导致失明或罹患脑癌该怎么办。她眼睛干涩,刺痛难忍,无法用化妆来掩盖眼角伤痕,哪怕戴着墨镜也总有人问她出了什么事。
她说:“有很多事情比容貌更重要,可我们忘记了。”她愿意讲出自己的遭遇,因为越来越多女性在注射填充物,“我们不值得为此浪费时间”。
去年1月,法国聚植入修复体公司(PIP)劣质隆胸硅胶事件曝光,英国有4.7万女性受到影响。英国前卫生大臣兰斯利承诺全面整顿美容行业,由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执行。
独立保健咨询服务公司建议,将填充物归类为“药剂”,以便加强管理。该公司的泰伯认为,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脸负责,应当充分认识到美容手术的风险。“在接受填充物手术之前必须三思,毕竟这是一个手术,是在你的皮肤下植入一个异物。” 唐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