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普及了,上网方便了,烦恼却也随之而来。关于网速慢的问题,恐怕很多人都有感触。比如,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北京市的苏小姐嫌四兆宽带网速慢,于今年三月九日花二千一百元购买了包月的六兆宽带。钱花出去半年多,网速却没有快起来。比如说我要是看一个东西,我得先缓冲,缓冲五到十分钟,然后能看个五到十分钟,然后再缓冲,再看。
对于苏小姐的遭遇,笔者深有同感。说起来,在网络问题上,我是花了不少钱的。别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上网目的等情况,精打细算,选择最适合的网络带宽。而我,为了方便,总是按照电信客服人员的推荐,选择较高费用的带宽。可是,钱花了,依然时常饱受网速慢的煎熬。尤其是,网速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实际标准,我无从知晓,只能听由电信方面解释。
据悉,江苏省通信管理局今年将重点推进几项举措,诸如大力提升宽带接入能力,使用四癤兆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等。尤其是,将在工信部新颁布的《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固定宽带接入》和《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用户上网体验》等新服务标准基础上,联合第三方,对“固定宽带接入速率”进行测速并向社会发布。
联合第三方测网速,无疑是个好举措。带宽究竟是多少,网速是快还是慢,绝不能由宽带供应商自说自话,而应由第三方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测。假如江苏省通信管理局的这一举措得以落实,对广大网络用户来说将极大利好。或许,偷工减料的“假宽带”将无所遁形,人们关于网速慢的困扰也将不复存在。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在网速达不到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是不是该控制一下用户量呢?或者,用户量增加了,网速受到影响了,是不是应该降低一下收费标准呢?就像长途客车,绝不允许超载,否则必然影响行车速度及安全。宽带服务,是不是也该根据速度来限定用户量或收费标准?而这一问题,同样应由第三方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