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雄,作为中国写实绘画的重要画家之一,许是机缘巧合,这几年一直在从事历史题材创作:从2008年《风云儿女》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到2011年《孙中山南下护法》应邀参加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作品展,再到2012年《犹太人的上海方舟》受邀参与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他也因此成为眼下上海滩屈指可数的几位最擅长历史画创作的代表性艺术家。
通常来讲,西方绘画侧重于视觉真实。某种意义来说,油画就是为了表现真实而发明的,因此它的技法跟写实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但是,以写实见长的油画家殷雄,从来都认为写实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想通过视觉真实,表达的是他内心的真实。谈到历史画的真实性时,殷雄说,真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事件的真实;第二层是艺术家的真实。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如实反映自己对于历史的解读和认知。在他看来,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果然重要,但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比历史事件的真实来得更为重要。
他以《犹太人的上海方舟》为例。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逃难来到上海,前后时间跨度十几年,人数也多达近3万人,如何用一个画面来表现这段历史事件?他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人性”。当年,西方国家拒绝接纳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犹太难民,在那种生死关头,唯有中国上海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使他们逃脱了劫难,上海也因此成为当时犹太人心目中的“诺亚方舟”。他认为,当时上海的表现与政治无关,而与普通老百姓的平等意识和人性关怀有关。因此,他特意在画面中,设置了一个早点摊,那里有上海普通平民最亲切的态度,那里还有一团炉火,为经历长途跋涉和担惊受怕的犹太难民送去温暖和慰藉。通过这样的画面构思和色彩线条,艺术家表达的更多的是对这个事件的理解、态度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