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鱼腥味的绳子
洪燕芬
  洪燕芬

  莫泊桑先生的“绳子的故事”,太让人纠结无言,而我今天坐在咖啡味四溢的星巴克,讲述着带鱼腥味的绳子的故事,却是一种别样的滋味,独我享用。

  两年前搬家,发现厨房柜子里有个陈旧不堪的塑料袋,打开一看,一股浓厚的鱼腥味扑鼻而来,这里全是不同材质、不同颜色、不同长短的各式各样的鱼网绳子,那是从老家岱山航运过来的绳子。先生见了,说扔了算了,可我却一声不吭,默默地收拾所有绳子放在一个崭新的袋子里。

  到了新家,我把所有的绳子拿了出来,女儿马上说这绳子太怪,腥味太重,太难闻。我笑了笑说,外婆家带来的舟山小黄鱼、大鲳鱼、梭子蟹好吃,你来帮我一起把绳子数一数、量一量。这时女儿觉得好玩了,我们两个人各自拿着带盐的潮湿湿的绳子,从厨房穿过餐厅排到客厅,径直通到阳台;哈,地方不够长,继续,从阳台并排一条到餐厅,这样弯弯又直直,弯弯又曲曲。女儿打开卷尺开始认真测量,我在一旁拿记录并合计,一米二米三米……哇,总长近百米,虽然它只有东海大桥三百二十五分之一长,但它远远大于地图上的岱山与上海的直线距离。

  我1988年考入华东师大,毕业后留校工作直至今日,始终改不掉爱吃海鲜爱闻海腥的习惯。刚工作那会,住集体宿舍,家里总是给我带来或邮寄干的各种半熟或全熟的海产品。记得那时妈妈用细线缝制白色布袋,歪歪扭扭写上我的地址。自从在上海安了家开始,一年两次寒暑假回家,父母亲就很早开始着手准备,先请当地船老大预留购买新鲜发亮的鱼虾,那时家里没有冰柜,还经常央求邻居把鱼虾放到冷库进行冷冻。当我回沪前一个小时,父亲找纸箱子、细绳子,把冷冻水产品整整齐齐叠好,然后用鱼网绳子扎好,结结实实,打个活结,作了∪形把手,方便提携。清晨六点到了上海十六铺码头,由于天气热,船舱闷,包装好的水产品开始原形毕露,那也是我最无助郁闷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我狠狠心,颤颤巍巍,拎着绳子走几步停一下,那细细的尼龙绳子把我的手勒得全是像麻花一样样的红道道,那时我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怨恨。清晨坐71路车直到终点,又拎着那满是鱼腥味的绳子,回到家如释重负,打开空空的冰箱,把绳子解开,箱子打开,东西放好,绳子卷好,仿佛一切正常,心中已没有太多情绪,只有亏欠父母太多的内疚之情。

  这样一年寒暑假两次,雷打不动,拆开装鱼箱子,收集起来的有长绳子,有短绳子,有粗粗的三股绳,更多的是海蓝色的六股鱼网尼龙绳,我心中总有一个结:那是父母家的挣钱或家用的工具,渔民的传家宝,不能丢。

  这种习惯最终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被打破了。2005年底中国第一座跨海东海大桥通车,2007年家里购置了车子,父亲那扎绳子、系绳子、打个结的动作已成为一道消失的风景线。现在父母亲年事已高,不再需要各式各样的绳子来维持生计,因此现在收藏的带鱼腥味的绳子成了我感恩父母的记忆纽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海上名家/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寻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从雅俗之争想到的
遮蔽意识
带鱼腥味的绳子
种子与土壤(十)
人生的童话
心祭胡家台门
静动结合保健康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带鱼腥味的绳子 2013-04-13 2 2013年04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