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文化?“经纬天地曰文”,“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文化的全部价值体现在一个“化”字上,“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文化,文以化之,文以化人。而热闹了许多年的所谓“文化热”、“国学热”,很多时候是热而不化,或者只是以文化妆,造成文化上的两层皮。下面一层的大众文化,以铺天盖地的段子及娱乐节目为代表,锋锐大胆,全无禁忌,嘲讽怒骂,妙趣恶趣横生。甚至走鄙俗路线,越俗越红,有些明星不惜炒作丑闻以赚取票房。
而上面一层的官场文化,却以枯燥僵硬、滔滔不绝又令人昏昏欲睡的空话、套话为代表,“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到处都是“话痨”,却更像是文化的堕落,以至于去年12月4日,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强调“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今年4月12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公开宣布:“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国家的领导人不得不教给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们应该怎样说话,这就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的文化现实,有些官员常常离开满纸假大空的稿子就不会说话,硬说便要说漏,比如当众解释饮水变质:“水发红不等于不合格!”比如呵斥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比如呵斥群众:“你知道什么叫恶吧?跟政府作对就是恶!”这些官员只有霸气,缺少文气,到关键的时候硬气有余,底气不足,以致激化矛盾,引发事端。
官场文化“化”不了大众,大众文化也“化”不了官场,这就是当下文化上的两层皮。当然也是文化的尴尬。文化的两层皮带来的结果是人的两层皮,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前后不一。“桥垮了,专家说和质量没有关系!房价高了,专家说和地价没有关系!泥石流了,专家说和植被没有关系!发育早了,专家说和奶粉没有关系!吃海虾得病了,专家说和洗虾粉没有关系!”两层皮的人丢掉了做人最基本的诚信,遇事先怀疑,除去自己谁也不信,有时连自己也不信,比如谁敢相信自己每天吃的东西是没有污染的?“横竖都是笑话,反正都是不对”。而诚信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灵魂。人的两层皮,又造成社会的两层皮,文化与现实脱节,网络与生活脱节,“网友基本不上街,上街的人基本不上网。”网上一个世界,现实中又一个世界。
最令人痛心甚至该恼怒的,一些有头有脸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就暴露了两层皮的嬉皮士本相。比如台球比赛似乎是很讲究绅士风度的运动,英国的顶级高手奥沙利文来中国参加斯诺克公开赛,竟然叼着香烟走进新闻发布厅,面对镜头毫不避讳地大吐烟圈,引起现场记者不满,他还嬉皮笑脸:“在英国室内是严格禁烟的,但在中国你可以随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事情。”要知道中国自古来可就是“礼仪之邦”啊,为什么他竟敢如此放肆地摆出一副小混混的腔调?还有那个中国男足的主教练、西班牙人卡马乔,对媒体谈到在华执教感受时竟说:“在中国,我就像个部长一样,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让一个外国球员在中国有了当部长的错觉,这正是文化上的耻辱。两层皮容易使人走极端,造成感觉上的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地会扩大和加剧社会现实中的两极分化。
为什么这样的“文化两层皮”会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个口号流传了许多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明目张胆地挂文化头,卖经济肉,实际上就是打文化的旗号,招商集资,不过是用文化给自己贴金。许多成功人士出镜,身后巨大的书柜上摆满中外经典,而拍摄厅里的那些经典,大都是假书,只用硬纸板做了个空壳。人可以用文化贴金,一个单位同样也可以拿文化作秀,眼下最流行的就是给自己的单位或地区想出一句文化词,一定要把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抬出来,诸如唐僧故里、孙悟空出生地等等,动不动就是“万年古迹”、“千年名镇”、“百年老店”。然后反复地播放,形成一种轰炸般的宣传效应,于是就显得很有文化了。
那么文化该怎样“化”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化于社会。民族的魂魄,文以化之,国家的精神,文以化之。西方哲人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也提出了一种“化”的标准:“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近五十年来,由于宗教伦理严重侵蚀,致使文化掌握了倡导变革的主动权,社会行为的核准权已经从宗教那里移交给现代文化,文化取得了君临万物的地位。”真若重视文化,就该从根上热,从文化的本意、文化的核心价值上预热、升温,而不是只用来表面贴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