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要孩子”
原因较多
据对上海等五城市已婚育龄妇女未育情况调查显示,女性的晚育、不育意愿有所增强。在就“不想要孩子”的原因调查方面,除了3.13%的受访者是出于健康问题外,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经济、住房问题”(37.5%)、“工作、学习需要”(25.0%)和“为了轻松、不想抚育下一代”(15.63%)。在迟一点要孩子的原因中,前三位依次是因“工作学习的需要”(42.98%)、“想轻松一段时间”(21.05%)和“经济、住房问题”(19.30%)。
在儿童特别是早期儿童的照料方面,不少家庭呈现出“隔代化”或“亲职弱化”倾向。以上海0-6岁早期儿童照料为例,父母承担32.8%的照料责任,祖辈承担64.0%,其他约3.2%。而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祖辈承担的照料亦在增加,从1岁以下的55.8%上升到3-6岁的72.9%。专家指出,尽管祖辈参与能缓解父母的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但从长远而言,却可能导致亲子疏离,父母无法承担责任及诸多儿童发展和家庭代际问题。
“老龄化”“少子化”并存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并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将逐渐由隐性转为显性。以本市为例,2012年,全市户籍人口1426.93万人,家庭524万户,平均每户2.7人。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从2005年的266.3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367.32万人;所占比重从2005年的19.58%增加到2012年的25.74%。
近年来,流动人口在沪家庭规模呈增大趋势,“举家迁移”趋势明显,家庭规模由2010年的2.22人上升到2012年的2.48人。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还显示,尽管1-3人户是流动人口最主要的家庭结构,但4人户以上的家庭户比重逐年递增,已由2010年的11.6%上升到2012年的19.7%。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流动人口在沪生育的比例也大幅提高。1990年,在沪流动人口生育的子女中,仅2.3%在上海出生,而2011年,这个比例已升至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