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女海漂
王孝梁 叶雄
  ◆ 王孝梁

  曾在新民晚报上读到过一篇题为《有女北漂》的趣文,作者的爱女辞沪就京、北上打拼,浦江边上的乖乖囡,居然摇身蜕变成燕山脚下大妞妞。我家的宝贝却恰好相反——离开千里之外的北京,“漂”在上海。数年历练,倒也学得海派气度,长成职场佳人。

  1  我家有女初长成

  我们的家在北京。七八年前,妻子奉调到上海的公司总部工作,我因病赋闲,也到上海“陪工”,在陆家嘴附近借房子居住。女儿一人在北京读书。其间她几次利用寒暑假期到上海与我们团聚,慢慢地也熟悉和喜欢上了这个城市。 

  转眼间女儿临近毕业,一家公司提前接纳了她,但条件是,经过试用考察后,须在上海工作。她来征求我们的意见。在我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焉能拒之!于是女儿和她的同学,两个北京小妞,离开了京城校园,告别了老师同学,拉着小箱,背着小包,扭搭扭搭飞到了我们身边。离京时,同学的妈妈到机场送行,抱着女儿哭天抹泪,千叮咛万嘱咐,我们的女儿却翘望南天,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分分钟飞到我们身边。如此这般的,我们在上海滩上手牵手,头碰头,开始了合家“海漂”的生活。

  那些日子,抛开工作不说,对于我们,哪像在“海上漂泊”,简直就是个黄金假期!晨出作,晚归息,娇痴严叱,食甘梦恬。天伦之乐,莫过于此。每到周日,七宝枫泾朱家角,玩儿得“交关爽气”;草头生煎腌笃鲜,吃得“狭气适意”。静安寺前问归路,南浦桥头数大船,暖风熏得人欲醉,直把他乡做故乡!

  舒服日子转瞬即过,三个月已到,公司提出了签订长期工作合同的要求。面对和蔼狡黠的老板,苛刻冗长的条款,她的同学明确表示要立刻、自动、卷铺盖回家!女儿也当场给予支持,同窗闺蜜,理应共进共退。两个娇娃相拥而泣,诸位老板目瞪口呆! 

  女儿回到家里,背对父母,拥被深思:若要回京,父母在沪,两地索居,心所不愿;若要留沪,毒誓已出,职所失却,岂容转圜?孰留孰去,身陷两难;辗转反侧,夜不成眠。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给女儿指出了两条路,任其选择:同学思念父母,回京归家,在情在理;你就此北还,早早择职就业谋发展,也是正路。何况家中还有爷爷奶奶,诸多亲人,颇不寂寞。我们也是暂栖上海,早晚还是要回去的。此是其一。或者换个思路,索性留在上海,也不须旧水重趟,这么大的城市,这么多的机会,乘机也考察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看能不能独自在上海漂起来。此是其二。二者必选其一,因为根据公理,一个人不能同时越过两条河呵! 

  女儿沉默不语,但内心仍在纠结。于是大家相约将此事搁置一星期,留待后议。第二天早晨,女儿面色凝重地向我们宣布:“我决定了!回北京!今天我要狂荡淮海路!把三个月的工资全花光!”说毕,就像鸟儿一样飞出了门。

  2  忽闻海上有仙山

  几天之后,一日,女儿早早就回了家,一改平时张牙舞爪的作派,独自在阳台眺望街景。楼下就是车水马龙的东方路,向西望去,可以看到金茂大厦那插天的身影。看她行为异于常时,料其必有缘由,于是过去缓缓打探。

  女儿幽幽地问道:“能不能先试着趟一条河?要是过不去,我回北京再接着趟……” 

  “事情本来就该这么办呀!一定是有什么新情况了?” 

  “中午在街上遇到过去认识的一个客户,她知道我要回北京,说她们公司有一个岗位,让我去试试。五百强耶!明天就面试,有点胆怯,害怕……” 

  “去呀去呀!就当是开新课凑学分啦!任何时候经历都是最值钱的!”我又学着葛优的腔调说:“面试行,我看行!” 

  第二天,到了中午,女儿仍没有消息,我们很是牵挂,谅是面试不谐,毕竟是五百强呵!于是相约,不再过问此事, 免得惹她意乱心烦。到了傍晚,女儿进门了,看她意态闲闲地捡点杂物,我们问道:“这一整天上哪儿逛去啦?” 

  “老板说,今天就算是正式上班。” 

  “就这么简单?!”我和妻子愕然相顾!女儿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以后的日子变得简单而恬淡。女儿的公司很远,但好在有班车,免去了挤车之苦。每天的早晨是一天里最为艰难紧张的时刻,女儿会赖在床上,直耗到不起不行了才起来,匆匆地洗漱完毕,带上一杯热奶,一只苹果,背上双肩包,素面朝天地夺门而去。路过小饭店,买上一份粢饭团。上车后,先把早餐吃光,再掏出柔软的套枕套在脖子上,美美地睡上一个回笼觉。晚上回来,边吃饭边大谈职场观感,忽而义愤填膺,忽而深情款款,全然是一段清除负面情绪的头脑体操。肚子填饱了,心情也好了,她又打开电脑,开始料理未完的工作。

  3  又添黄鹂三两声

  一年后,妻子调回北京,我也附骥而去。临行时女儿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给你一个行使家长权力的机会,教训我一下吧!” 

  “开什么玩笑?”我说。

  “有权不使,过期作废!” 

  看她一脸正色,我思索了一下,在纸上写了八个字,说道:“职场不比家庭,不要任意胡来!” 

  女儿拿起纸念道:“不嗔,不躁,不懒,不贪。什么意思?” 

  “自己查字典去!”我厉声喝道。

  女儿嘻皮笑脸说:“我去百度一下下吧。我也得给你提个要求,记住,每天进步一点点!我要检查的哟!” 

  就这样,女儿独自留了下来,一家人重新过起了双城生活。

  回北京后,我们加订了一份新民晚报。报纸是次日送达的,虽然有“晚”无“新”,但感觉上却与上海贴近了。每天读着浦江两岸的“旧”闻趣事,看着“番茄台”上陈蓉的笑靥如花,就如同与女儿共享着上海的生活。上海的风雨阴晴,路况食资,韩正讲话,可凡倾听,一切一切,都融入到我们对女儿的惦念之中。

  离沪时与女儿击掌相约,每日须一通电话,六条短信。在她,要时时报告自己的鸿踪鹄影;在我们,则聊以慰藉牵挂相思之苦。若在晚睡前没有听到女儿声音,我们就会坐卧不安,立刻打过去,铺天盖地斥责一番,女儿等我们骂够了,便会娇痴地辩解:“唉呀!忙得忘啦!花好稻好啦!放心吧!”或者用些好消息充抵歉意,“我这月加薪啦!表扬一下吧!”于是满天阴霾瞬间散去。

  一天,晚饭时,女儿打来了电话,手机里传出一阵呜咽,夹杂着纷乱的市声,妻子连忙追问,女儿抽泣着说:“我刚下班,又冷又饿,忽然想家啦!” 

  “你在哪儿?” 

  “东昌路地铁站。” 

  妻子吼道:“赶快在附近找个餐厅吃饭!吃饱了去上海站,买票回家!” 

  “不行啊!明天还要去温州呐!” 

  “那就去虹桥,快班飞机!明天早上再回去!” 

  毕竟是柔弱女孩儿,孤身一人伫立在街头,情绪过于激烈,会出问题的。过了一会儿,我们又把电话打了过去,她已经吃完了饭,回到家里,正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看电视呢!她辩解道:“刚才是饿傻啦,你们别担心了,我没事!”

  4  向日葵花次第开

  作为父母,我们最为担心的倒不是孩子的衣食饱暖之类,而是安全和工作两件大事。女儿是个地道的北京女孩儿,性格率真,快人快语,又是初涉职场,不知深浅,上海人出名的“门槛精”,她是连上海话也听不懂的,在精英荟萃的大公司里,能站得稳脚吗?女儿却对我说: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这是大上海耶!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懂哇?周围都是可爱的上海人耶!她告诉我,除了我留给她的那四条戒律,她自己又加了两条:智慧加努力,待人不设防。她解释说,工作是职责所在,当然要努力,把繁复的工作简单化,这可是智慧;我以诚善待人,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人家不用提防我的。

  一天,女儿打来电话:“刚才和同事聊天,她求我回北京时给她带卤煮,上海女人哎!居然能吃卤煮!”卤煮火烧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北京小吃,外地人很少问津。女儿带她回家吃了一顿北京炸酱面。那同事边吃边说:明朝嗯拨侬搭几只小杨生煎尝尝好?老好吃咯!女儿听了笑个不停。后来,女儿真的从北京带了盒卤煮火烧给她。看来女儿已经渐渐融入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了。

  到了年底,女儿在电话中告诉我们:“我可能得奖了……”一副欲言又止的腔调,“可能是钻石,还没最后确定。如果真得了,别忘了跟姥姥说一声。” 

  女儿的姥姥就是我的岳母,上海叫做外婆的。说起来,老人家也是喝着黄浦江水长大的,上海解放不久,她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在一所著名的军队医院工作,应该算是老资格的北漂族了。女儿出生后,老人常常把外孙女抱在怀里摇着,边看着电视里的女排比赛,边用上海腔调哼唱着自编的歌谣:“得金牌,得银牌,就是勿能得屎牌!得了屎牌无人睬,得了金牌人人夸!”后来,姥姥生病了,查出了不治之症。女儿特地赶回来探望,此时姥姥已经卧床不起,由于病到晚期,原本丰腴的身体现在却是骨瘦嶙峋,手臂的皮肤垂垂如牙色的绸袖。姥姥拉着外孙女的手缓缓说:“好好做两年,找个上海郎,给我做外孙女婿。”外孙女顿时泪流满面。不久,姥姥就去世了。 

  次日下午,快递将女儿的奖牌送来了。原来是一块梨形钻石状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上面镌刻着:

  中国区域最佳

  我们把奖牌放在姥姥的遗像前,点燃蜡烛,摇曳的烛光将奖牌的光彩投放在她的脸上,妻子喃喃地说道:“妈,您看看,奖牌得到了。”烛光里的姥姥笑容满面。

  5  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的时节,我们去上海看望女儿,临行时电话打过去,让她“提前做好准备,接受检查”。

  女儿见到我们,亲热备至,谈笑间她趁机向我们开出了条件:“宽容大度点儿行不行?咱们约法就一章耶!”形色诡异,必有隐情,且看她后面如何动作。

  女儿启动了车子,打开导航仪,又抓起手机轻声说道:“在虹桥车站,回家。”手机里即刻传出指路的声音。她指了指导航仪:“上海太大,我可是个路盲!”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高架路上,天清气朗,视野宽阔,路况良好,车行有序。看着女儿凝神驾驶的神态,我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 

  到家了,女儿在院子里泊车,我们想稍事休息,便径自上楼,但打开房门,屋内的情景却令我们目瞪口呆!睡床未整,沙发上堆着待洗的衣物,餐桌上乱放着许多化妆品和文具,地板屋角到处散放着各种杂物,厨房的水盆里是用过的餐具,冰箱上贴满花纸头,打开门,里面却空空如也。面对如此乱象,我不禁怒火中烧!遍地荆棘,你教老夫如何下脚?妻子归置着脚边的物品,又朝刚进门的女儿吼道:“看看你过的邋遢日子!把自己当猪养啊!”女儿一见气氛不对,连忙跟着收拾起来,边忙边嗫嚅着说:“刚才可是订了约法一章哎!就不能宽容点儿啊,再说,邋遢里也有大学问耶!别看乱,想要的东西一下就能找到。”妻子恨恨地骂道:“看以后你怎么把自己嫁出去!” 

  在整理茶几上散堆的旧报杂志时,我翻拣出一本女儿公司的年刊,随手翻阅,发现其中一页上印有女儿的小照片,下面还有几行说明文字: 

  工作上进步突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适应新岗位、接受新理念、学习新业务、运用新方法的过程,并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追赶着每天都在进步的团队,同时也在为团队的成长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把妻子叫过来,将年刊上的内容指给她看,她仔细地读过,说:“女儿真的长大了。可再大,也还是孩子……” 

  傍晚,女儿带我们去南翔古镇的一家老餐馆吃饭。院内碎石铺地,几株老树下放置着石桌石鼓墩,阵阵微风弥散着桂花的甜香。女儿告诉我,墙那边就是沪上名胜古猗园了。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石桌边,品尝着鲜美的蟹粉小笼包,香甜的紫血糯米粥,女儿叽叽喳喳地叙说着身边的奇闻逸事。妻子闲闲地盘问女儿是否有了男友,女儿则狡黠地答说:一切都在进行中。

  看着这情景,我的心里不由生发出一份温暖的感动,记起了一联优美的诗句: 

  有花有酒春长在,无月无灯夜自明。

  曼声吟来,只觉音节清朗,口齿生香。眼前即是,亲情似酒,女儿如花,心是皎月,眼若明灯,美食相佐,和风送香,人生若此,亦复何求! 

  妻子说,女儿长大了。依我看,是因为女儿有了一份健康而明确的生活态度,不攀附,不浮躁,认真做事,清白为人,付出十分努力,得到一份回报。是上海,以她博大的胸襟,是上海人,以他们温暖的情怀,容纳和培育了这个稚嫩的北京小妞儿。自此之后,无论女儿身处何方,这一段在上海“海漂”的经历,都将涂抹着亮丽青春色彩,永远驻留在她的记忆中!

  想起“海漂”中的女儿说的两句话: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切都在进行中。

  说得真好!

  本版插图 叶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B09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家装专版
有女海漂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B12有女海漂 2013-06-09 2 2013年06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