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水中分娩,金皖玲主任进一步解释道,产妇宫口一般开至5-7厘米时入水,入水后时间在2小时左右,入水前对产妇和胎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了解羊水性状、胎头下降、胎方位情况,作胎心监护,判断能否完成水中分娩。产妇在水中的全程,助产士寸步不离陪护,新生儿科医生也会到场,医务人员的职责更多的是加强监测和评估,减少人为医疗技术干预。水中分娩的水池凝聚了高科技元素,确保水质达标,水温保持在33℃-35℃,水池中的产床可升可降,万一产妇在水中未分娩,可及时升出水面,在同一产房内实施传统分娩模式待产或剖宫产。每次分娩后清洁并消毒水池。
水中分娩改变了以往产妇被限定于产床、活动受限、体位僵硬、肌肉不协调抽搐的状况,产妇体位自如,可以在水中或坐或躺。通过与羊水成分接近的温水浸泡,水波不断地轻柔撞击,子宫和下肢肌肉的活性增强,宫缩更有效而协调,加快产程,产道的撕裂伤减少,使分娩更顺畅、更容易,产妇情绪也得到了放松,消除了紧张和疲劳。总之,水中分娩贴近自然,有效减轻产痛,松弛肌肉,缩短产程,体力消耗小,减少产程中药物的运用,同时水的浮力可增加产道和会阴的弹性,不必侧切,减少会阴损伤的机会,产后恢复快。水中分娩对新生儿是安全的。目前水中分娩与陪伴分娩、无痛分娩一起,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三大利器。
从循证医学、公共卫生经济学等角度考虑,尤其是剖腹产盛行的今天,水中分娩技术进步不仅仅意味着理念的更新。《实用妇产科杂志》刊载的医学文献显示,水中分娩新生儿窒息、产妇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与传统分娩无异,可以让更多符合指征的孕产妇进行水中分娩。一般情况下,适宜阴道分娩的产妇都适宜水中分娩,高龄产妇亦可。不适合的产妇主要有伴有高危风险的妊娠,如妊娠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脐带绕颈2周、羊水有问题、胎儿需连续监护的妊娠等。
金皖玲主任指出,恢复最自然的人性化分娩是国际围产医学发展的方向。而水中分娩的应用正是顺应此发展方向所实施的助产模式的变革,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博得了广大孕产妇的认可,提高了女性围分娩期的生活质量,对进一步提升本市妇幼保健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魏立 图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