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读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读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读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读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读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读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影编剧写的散文
——读吴念真的《这些人,那些事》
王安诺
  王安诺

  上世纪八十年代看过吴念真编剧的电影《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最近看他的散文集《这些人,那些事》,似用写电影的方式写散文。普通的题目,短小的篇幅背后,是曲折起伏的故事。作者隐身,多为特定场景转换以及人物活动推动情节。读起来,字里行间有一种动感和画面感,演绎的则是人性、命运、情感。一共六七万字,倒有38篇之多。有的篇章展开一下,就是一部好电影。

  作者很善于运用电影特有的节奏感,在轻重缓急中掌控读者的情绪。往往起笔从容、舒展,好像很多电影开始时很日常化镜头的摇移,却在不着痕迹中蕴积,最后那一记穿透是冷不防的,直刺心头柔软之处。再回首全文,余味无穷。最喜欢《思念》。二年级男生喜欢同桌女孩,刚露芽尖的、微妙的性意识写得真好:看她咳嗽好辛苦想代她咳,想用自己的手包住她的小手写字……女孩要移民了,男孩不懂这变动的分量,飞跑回家翻地图,哈哈笑着打电话告诉女孩“你知道你们家多伦多附近有什么?有破布呀(瀑布)”。女孩走了,生活照旧。一天,男孩兴奋得满脸通红地跑回家:“她的头发耶”,“大概以前夹到的”。当爸爸问:“要留下做纪念吗?”男孩忽然安静下来,拼命地摇着头,眼睛冒出不知忍了多久的眼泪,用力抱着爸爸的腰……忘情地号啕大哭起来,而手指却依然紧捏着那几条正映着夕阳的余光在微风里轻轻飘动的发丝。什么是分离和思念?孩子终于初识。人生还有诸多滋味在前等着他。《寂寞》一篇中,尽管继父对她很好,女孩却始终冷漠。继父死后,她看到遗物里有一张自制的“全家福”:她和每个家人的单个照片被翻拍放大加框摆放在桌上,继父坐在后面用手环抱着相框朝着镜头笑……泪如雨下。

  要将复杂的人生、命运、爱情,浓缩凝聚在短的篇章里,必须有好的视角。作者擅长从最日常的一隅入手剪裁和挖掘,串联细节,《秘密》写一个女人的悲惨命运,丈夫死亡,抚恤金被婆家占去,最后一步步为生活所迫沦为暗娼。全文是一个掌握秘密的写信者视角。《情书》里,被男生当作爱情表白采来的木棉花,最后打动女孩的心。很多年过去了,男生在一次酒醉后为一个生意场上的女人也摘了木棉花,并有了一夜情……木棉花贯穿爱情和情变,反映曲折复杂的人心。《遗书》则从哥哥的角度,又爱又恨地写出弟弟苍凉的一生……最令人震撼的是《茄子》,竟然是一个惨烈的卧轨自杀现场的联想,作者详细描写四分五裂的尸块在烈日下变色变味的景象,其实刻画了当事人的性格和内心。为了纪念这位老兵,作者把自己电影中的主人公取名为老莫,就是《老莫的第二个春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手艺人的家国情怀
电影编剧写的散文
新书推荐
贫穷:文明社会的顽疾
单人旅行
读与行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6电影编剧写的散文 2013-06-23 2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