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法国经济学家埃斯特·迪弗洛,为了探求贫穷的本质,花了15年的时间,深入世界五大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等方面进行研究,合作撰写了《贫穷的本质》这本著作。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以大量具体的故事和数据,揭示了贫穷背后的真相。
本书中的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还有10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穷人的数量占据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当今世界,很多人把目光聚焦在财富精英身上,但是很少有人关注贫穷,关心穷人。如果这个社会的穷人太多,那社会最终将走向溃败。对于社会治理者而言,衡量社会幸福指数重要标准,那就是消除贫困,广大的人们安居乐业。
在世界各地,对贫穷标准的界定也不同。比如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如果在大城市里没有别墅,只能住廉价的公寓房,且靠政府救济生活的人就是穷人。在贫富悬殊极大的印度,一个住在肮脏、简陋的贫民窟里的人不是真正的穷人,而打着赤脚、衣不遮体的流浪汉,才是真正的穷人。
作者指出:消除贫穷人类大有可为,但是要实现财富的绝对均等,这还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景。笔者认为,导致贫穷有多个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这四个方面:首先是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其次是自然环境的恶劣。然后是教育水平的落后。最后是社会救助机制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