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辛笛百年纪念
王圣群
▲1998年王圣群与父母合影
▲上世纪50年代初,辛笛全家在中山公园合影
  ◆王圣群

  【作者简介】

  王圣群 诗人辛笛之子。1944年生于上海,196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电子室工作,1978年与同事一起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和1977年、1980年的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83年赴美留学并任电子工程师,至2010年退休。

  2012年适逢父亲辛笛百年诞辰,北京和上海都举行了纪念活动。在京沪两地的座谈会上姐妹们非要推选我代表她们发言,而实际上我在我们姐妹四人中是与父亲的文学生涯最不沾边的。父亲,母亲和三姐妹都是学文、搞文的,我则是学的工,搞电的。但在姐妹们面前我只能少数服从多数了。

  我和父母亲一起生活的时间是我们四人中最长的了,姐姐在十几岁时就去了安徽支内,“文革”中大妹毕业分配到了贵州,小妹则到了江西插队落户。在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里,父亲让我铭刻在心的往事有不少,只能选一两件来谈谈。

  父亲爱书如命,这是众所周知的,父亲教我爱护书则是从小事做起。“男孩子是七、八、九厌死狗”,我也不例外,捣乱、贪玩。每天还没有到放学的时候,就等着下课,铃声一响,就急忙把书往书包里一塞,回到家,书包一丢,就出去玩开了。有一天,父亲回来得早,一眼看到我的书,书角都卷了起来,父亲就说:“学期还刚开始,书已经成这样,以后这书还能看吗?”那时的书封面都是软皮的,不像现在的书,是硬皮,或是涂塑。可是我没有争辩,自知无理,低头不语看书。只见父亲从他们大床的褥子下取出一张买东西的包装纸,又拿来了剪刀,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见父亲说:“待会儿再看书。先看我怎么做!”说着,他就把我的书拿过去,比划了大小,剪裁了起来,一会儿,一本包了书皮前后各两个书角的书展现在我的眼前。然后,父亲就指导我把所有的书都包了起来。自那以后,我的书再也不卷角了,我也经常帮妹妹们包。后来好几个同学,也向我学习了这包书的方法。父亲还常常告诉我们:“书看了一半不要把书趴在桌上,而且千万不要折页,那样书会折坏,多可惜。”所以父亲常买些书签回来,分给我们大家。“文革”中书签也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扫地出门,而父母仅拿每人15元的生活费,可是父亲依然视书如命,他就把废纸裁成许多小纸条当书签放在一个小盒里,边看书边随时取用。所以父亲看过的书都保护得很好。

  在一个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里,我却走上了学工的道路。我从小就喜欢拆拆弄弄,自己动手装了一台矿石收音机,父亲看到我跳上爬下地拉天线,时不时过来看看,并嘱咐我要当心。等到我的矿石收音机从耳机中传出声音后,他也和我一样兴奋得直嚷:“听到了,听到了!”看上去他比我还激动,父亲对新事物的激情也感染着我。这样当我想学理工科时,原先还怕诗人父亲会反对,出乎我意料的是父亲就说了“也好”二字。后来,我想父亲是在我念初中时,语文课要背白居易的《卖炭翁》,父亲听到我在背书,竟然坐下来陪着我并不时地提醒我下一句,然而直背得我哈欠连天。最后父亲只得失望地让我睡觉去了。可能由此父亲也知道我不是学文的料。所以我们家就出了我这样唯一的学工的第二代。纵观父亲对我们第二代的学科选择也没有多加干涉,我想这也是父亲从祖父与他在他念高二选文理科的争执中悟出了道理,正如我们常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和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我们都为父亲的明智而庆幸,同样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对我们下一代的明智和宽容。

  父亲在2004年1月8日离开了我们,他健在时我们曾聊起满屋的书籍、手稿、信件等该如何处理,父亲只说了六个字:“身外之物———捐掉!”父亲的一生也恰如他为悼念外公徐森玉老先生所写的诗句那样:“平生风义不为钱”,把钱财看淡了。我们作为子女理解他的决定,遵照他的嘱咐,把所有的藏书,还有友人赠送的字画、文物、书信,父亲创作新诗、旧体诗和散文的手稿以及他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用品等共二万余件,都捐赠给了巴金先生倡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编目部的工作人员几次南下来我家,打包搬运这些捐赠物,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感谢我的小妹圣思和小妹夫金效祖医生,他们尽心尽力地陪伴照顾父母二十余年,在父母逝世后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体力整理书报手稿书信文献文物等,尤其妹夫金医生在病逝之前还时时惦念着父亲嘱托的捐赠一事,也让我们至今无法忘怀。

  去年我和妹妹曾到现代文学馆参观,看到所捐赠的文物书籍文献得到很好的保存,有恒温恒湿的装置,有登记造册的备案,有缜密的借用制度,同时参观了设备更完善的二期工程,那里也已竣工,为今后更好地保存所有捐赠家庭的捐赠物、并使研究者能比较充分地利用这些文献文物资料而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便利。为此,我们感到欣慰。2012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文学馆为父亲举办了“王辛笛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和纪念展”。座谈会开得正式严谨,展览会上照片文字丰富,捐赠的文物文献是从二万余件中挑选出来的,琳琅满目,引起参观者的惊叹。接着的10月23日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在沪联合举办了纪念座谈会,在大家热烈活跃的争先发言和回忆中,好像父亲又一次带着他温和的微笑和睿智的诗句,与读者、研究者、老朋友和亲人们面对面地交谈。去年,为纪念父亲的百年诞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辛笛集》、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了《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巴金故居又举行了《怀思———纪念辛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诗歌朗诵会》,气氛真挚而温馨。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留学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父亲辛笛百年纪念
侠胆仁心名士风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记忆B07父亲辛笛百年纪念 2013-06-23 2 2013年06月2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