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结束后,高文厚在后台等着换演出服的老锣、龚琳娜夫妇,见记者上前打招呼,他似乎感到有点突然,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与记者交谈起来。“真是巧合啊。我和老锣夫妇是老朋友,但我不知道他们到上海演出,而我正好来上海音乐学院参加国际传统音乐年会,于是给他们发了邮件。想不到,他们也在这里。”去年,他的妻子施聂姐因病故世,龚琳娜和老锣专程赶到荷兰,在葬礼上,老锣弹奏了施聂姐生前喜欢的蒙古族长调。也许,正是热爱中国音乐的多年好友离去,才促使同样热爱中国音乐的老锣,用李清照的词酝酿创作了声乐套曲《爱之歌》。
“我们第一次来中国,是1986年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施聂姐是汉学家,高文厚是音乐学家。在上海学习时,两人到周边旅游,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收集和研究中国民族音乐。“那时,我们主要到吴语地区的乡村收集民歌。此后,我们每年要来中国,收集的范围也扩展到了甘南地区。”这对夫妇生活在荷兰的莱顿,在中国结束学业后,感到已寻找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没有去求职。在父母的支持下,两人倾尽所有,建立了名为“磬”的中国音乐研究欧洲基金会。“我们办起了中国乐器馆和图书馆,还经常在欧洲多国举办中国音乐活动。”
据记者所知,许多中国音乐家和国内的音乐、戏曲团体,都在这对夫妇的帮助下,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施展的机会。记者问高文厚:“你现在还来中国乡村采集音乐吗?”他摇了摇头,语调有点低沉地说:“她生病后,就不能了,因为她是汉学家。我的中文不好,没有她,我无法交流。”不过他告诉记者,他依旧在为中国音乐的传播和音乐交流而工作,“因为这是我的职业,也是她的希望。”
资深记者 杨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