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热点聚焦/运动汇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篮坛赴欧第一人背后的冷思考
~~~——中国篮坛赴欧第一人背后的冷思考
     
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单看中球员水平
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篮坛赴欧第一人背后的冷思考
陶邢莹
■ 马健呼吁中国篮球需超前制订发展计划
■ 尚平要去帕纳辛奈科斯闯荡一番本版 图片CFP
  本报记者  陶邢莹

  上周五,希腊豪门帕纳辛奈科斯俱乐部正式宣布,上赛季青岛队球员尚平,成为中国男篮历史上首位登入欧洲联赛的球员。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下一个姚明何时诞生?现在,当NBA不再有中国球员之时,尚平赴欧的消息似乎令人为之一振。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篮球的地位有所提升?这条新闻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篮球发展体系中的诸多尴尬,及引发出的思考。

  为啥青睐中国球员?

  想要打开庞大中国市场

  欧洲联赛,作为仅次于NBA联赛的世界最高水平篮球赛场,缘何特别青睐中国球员? 

  帕纳辛奈科斯主席吉安纳科波洛斯承认:“我们的计划是打开庞大的中国市场,将俱乐部打造成全球品牌。” 

  相比较NBA的高度商业化,欧洲联赛的商业开发,显然没那么发达。NBA的姚明牌,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如今欧洲联赛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也将目光瞄准世界最大的中国市场,顺理成章。据新华社报道,一项名为欧洲篮球联赛季前赛的比赛正在筹备之中,欧洲篮球联赛联盟希望能通过举办这项比赛,让中国的观众感受到欧洲一流篮球俱乐部的魅力,加强中国市场的开拓。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自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欧洲各国联赛的经营状况,不如人意,尤其在希腊,那里是欧债危机开始的地方。 

  在欧洲联赛闯荡了5年的美国球员弗兰克·罗宾逊介绍说,“在欧洲,有不少俱乐部存在拖欠球员薪水的情况。当然,像希腊帕纳辛奈科斯那样的大球队,不会欠薪,但大球队偶尔也会延后支付薪水。”上赛季的欧洲联赛,主赞助商土耳其航空公司只不过提供了五六百万美元的赞助。而CBA的商业前景,自从李宁大手笔投入后,正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球员更愿意将CBA作为首选。罗宾逊透露,“在10个月的联赛期内,一名好的外援的薪水不少于30万美元。”刘伟则介绍,在CBA,外援薪水水涨船高,只要打3个月,赚的也是这份工资。显然,单位时间内挣的薪水,CBA更多。 

  这就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欧洲打球的外籍球员对CBA有意,而欧洲联赛对中国球员有意。 

  再补充一点,同CBA的外援限制政策不同,欧洲联赛对外援没有限制,并不是每一名外援都能当主力来用。尚平也承认:“去了之后,究竟能不能打好,还要靠自己努力。” 

  因此,在尚平成为中国篮坛赴欧第一人的当下,切莫过度狂喜。这并不能证明中国篮球已经提升到了世界篮球的水平。

  为啥尚平要去打球?中国职业篮球之路太窄

  远赴欧洲打球,尚平成为中国篮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9岁,没进过国家队,上赛季在CBA上场机会寥寥,尚平在希腊的前景如何?尚不得而知。 

  尚平的愿望很简单:“我要打球。” 

  放眼国际篮坛,职业运动员四海为家,再常见不过。但在中国,走出国门看一看,却是那么难。与其坐在板凳席上“虚度光阴”,或是因为打不上球而早早退役,“大龄”球员尚平说:“去欧洲打球,我很幸福。” 

  实际上,10多年前,尚平在美国大学生联赛(NCAA)闯荡,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尚平在新西兰念完高中,独自赴美,转战于各个社区大学,期待遇到伯乐。“在美国打球的一大好处是机会多,不会出现无球可打的境地。”尚平先后被伊利诺伊大学等学校挑中,打过NCAA,最后从恩波利亚大学毕业。美国边读书边打球的经历,给尚平篮球人生烙下了巨大烙印,毕业后,他也有了一个定位——先回国打职业联赛,有机会的话再去欧洲联赛发展。然而,回国后的尚平,比赛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上赛季,青岛队更换教练后主打“麦迪”牌,不受重用的尚平只获得了7次出场机会。 

  与尚平同批的,还有张兆旭。“没有前人探路,我们只好自己摸索美国的大学篮球之路。”张兆旭说。赴美第一年,他和不少志同道合的高中生组队参加各类业余比赛,在一项有400多支业余球队参加的高中生业余赛事中,他被不少球探看上了。“在美国的教育环境中经历全世界最先进的篮球培训系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张兆旭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球探看上我后,带我参观校园、体验生活,给我提供奖学金。”最终,张兆旭代表加大伯克利分校打满4年NCAA一级联赛,并以不错的成绩毕业。 

  在国内联赛,一些优秀球员因为不是自由身,受俱乐部合同约束,难以得到远赴海外打球的机会,“国内像我这样的自由身少之又少。郭艾伦、王治郅当初都被欧洲球队看中过,但他们没法离开CBA。”尚平说。而那些出场时间不多的球员,更多时候只能在板凳席上度过。 

  在CBA联赛,有多少自由球员,能像尚平那样追逐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校园,能有多少热爱篮球的孩子,打球读书两不误呢? 

  为啥男篮差距依旧?

  中国篮球缺乏系统规划 

  “毫无疑问,若有机会前往欧洲联赛磨练,对任何一位中国球员而言,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美国知名篮球经纪人古德温说。 

  那么,中国球员究竟何时才能在欧洲联赛真正有立足之地? 

  在古德温看来,易建联的技术和运动能力,是中国球员中最好的一位,即便如此,他仍旧没能继续NBA生涯。“无论是去美国还是欧洲,中国球员首先要做的,是拥有更强的身体和对抗能力。”古德温说:“如果有欧洲联赛锻炼机会,当然是很宝贵的。但中国球员的水平是否扎实到足以在国际赛场对抗的程度了?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是否已经提高?这是一个大环境。”显然,中国球员留洋前要做的准备,还有不少。除了姚明,其他一些曾试水NBA的中国球员,在语言、文化、身体对抗等方面出现的水土不服,很难在短期内克服。 

  因此,中国球员远赴海外的前景,在篮坛业内人士看来,持保留意见的不少。 

  中国篮球运动员赴美第一人、前国手马健打了个比方:为什么美国和欧洲能造林肯和奔驰,而中国只能造吉利?一样的篮球场,却是不一样的水平。“从篮球的整个配套系统来看,我们始终没有掌握核心资源。”马健一直很心痛,20多年前他就赴美打球,可20多年后,中国男篮经历了几代人,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却还是这么大。 

  “其实,不管讨论NBA还是欧洲篮球,最终都要回归到一个主题上,中国篮球有没有汲取经验?”马健呼吁,“中国篮球需要大思维、大智慧,一定是要借鉴欧美这样的国际标准,超前定发展计划,就像日本足球的崛起那样。而不单单是关注某一位球员有没有去NBA、去欧洲效力。” 

  正如浸淫过美国篮球文化的姚明,这些年一直在呼吁体教结合,呼吁从篮球的根基培养系统抓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品质嘉定 美丽新城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2013·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B12版:热点聚焦/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不单看中球员水平 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欧洲篮球联赛
新民晚报热点聚焦/运动汇B12不单看中球员水平
更加看好中国市场
2013-07-29 2 2013年07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