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头,上海连日高烧不退。该不该出门锻炼?市民犯了难。“36℃是人体的平衡体温,如果室外超过这个温度,就不适合运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提醒市民,气温达到、或者接近36℃,锻炼后热量很难从身体里散发,极易中暑。
“早上8时前,晚上8时后,气温降至30℃以下,市民可以适当在户外锻炼。”刘欣表示,但这并不意味所有锻炼项目都合适。市民在高温天气可以选择广场舞、气功等消耗小的运动方式,而像长跑、骑自行车等大运动量的锻炼就不适合。“天气热了,市民可以用快走的方式代替跑步,减少消耗。”市民选择去场馆内打羽毛球或者乒乓球,场馆内没有空调,需尽量选择通风好的场馆。
如今,上海室内有空调的运动场地越来越多,市民可以不受天气限制进行锻炼。上海全民健身热线首席专家、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陆大江推荐,不少社区建有百姓健身房,“百姓健身房里都有空调,还有专业人士指导,老百姓只需要花1元钱,就可以就近健身,不会增加经济负担。”
健身时,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讲,夏季运动强度要降低。“控制锻炼强度一般用采用靶心率计算的方式。夏季锻炼时,不超过中等强度的靶心率即可。”刘欣提醒,中老年人身体恢复慢,锻炼时更需要注意。不要一时兴起,健身不成,却适得其反,给身体造成伤害。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