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开埠之后的最初两年,对西方的大小冒险家来说,在上海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着实有点煎熬。那时,冒险家们只能权且栖居在后来叫作外滩当时还只是李家庄的烂泥地上。除了礼查饭店给冒险家们算是带来一点生活的乐趣,还能让他们产生乐趣的便是使肾上腺产生激烈反应的骑马运动。1843年之后,不列颠人中最富冒险精神的一部分来到了上海,他们安营扎寨在外滩这个区域,尽管没有战事需要他们蹬住马鞍、勒紧马缰,但与生俱来的尚武情感,让他们总是热血沸腾地骑上马背,在李家庄的烂泥地上狂热地驰骋一阵。有时便驰骋到了更远的地方。这些人中,还没有后来因跑马而在上海滩出了大名的马勒先生,但有最早到达上海的洋行之一麟瑞洋行的大班霍格,以及他的伙伴:吉勃、兰雷、派金、韦勃。1846年,他们在李家庄的烂泥地上倡议着成立上海跑马总会。
接着发生的事实便是上海先后产生了三个跑马场。第一个跑马场在南京路与河南路这一带,81亩土地面积,时间为1851年到1854年,霍格们总共比赛了七次,比赛的目的应该相当审美。第二个跑马场在南京路与浙江中路这一带,170亩土地面积,时间为1854年到1861年,这段日子,跑马总会的正式成员已经有了25人。转眼到了1861年,霍格领导的“跑马总会”又向上海道台提出征用泥城浜以西地段开设上海历史上第三个跑马场,上海道台尽管不愿但也不得不答应了下来。第三个跑马场落成后,从1863年到1919年,赛马便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秋季则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要到1920年以后,才增加了几天预赛,有时,也在周末和节日举行赛马。
新建的跑马总会大楼的底层用来售卖进入跑马厅的门票以及各类彩票,还被用来领取各种各样的奖品和奖金;二楼是跑马总会正式会员的俱乐部;三楼则是会员们的包厢;四楼是跑马总会职员们的宿舍。整个建筑的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栏杆扶手上的个个马头,是对这样的富丽堂皇作着独特的注释。
下面这个情景绝不是我的想象。193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那个叫埃利克·马勒的英国汉子步入了跑马总会大楼的大厅,又沿宽大的楼梯逐级而去,那刻,他神色有点凝重,脚踩大理石地坪时的脚步不免带上了一些生冷。埃利克·马勒的凝重是因了内心正想念着父亲赛赐·马勒。1859年,赛赐·马勒由英国来到上海,但他那时只是一文不名的洋装瘪三,个人境遇与当年口袋中只有6个铜板的哈同不相上下。然而,上帝总是眷顾那些充满了冒险精神的人,男人。工作之余,赛赐·马勒常常来到当年的第一、第二、第三跑马场。当然,赛赐·马勒,并无霍格他们的那份悠闲心情,看着马蹄翻飞的那番情景,他的内心有的是绝对的贪婪和绝对的野心!他期望着自己一夜暴富,期望着自己成为这个世界最强有力的人。稍后的他,果然心想事成,靠买马票而频频中彩,一赢再赢,似乎上帝原本便要他这样的生命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赢家。
接着发生的事情是,他花重金买了一匹俊美的阿拉伯高头大马,自己亲自上场参赌,结果创造了当时上海滩上一匹跑马连跑连胜的纪录,恐怖的连胜纪录让赛赐·马勒的财富像狂奔的阿拉伯马一样地疯涨了起来,紧接着,他靠精养几十匹良种马参加一次次的赛马,最后因豪赌而发了大财,直到升任为跑马厅大班。他的儿子埃利克·马勒俨然上海滩枭雄之一。那刻,1934年的春天,他走进新跑马总会大楼,沿着宽大无比的大理石楼梯一级级走去,那手曾无意地触摸到了栏杆上的个个马头,手心传来温润如玉的微妙感受,而内心,一阵阵地掠过当年父亲赛赐·马勒在上海滩一路打拼的种种情景……那刻,他蓦然地也想到了自己为爱女的梦境而建造起来的那幢北欧式建筑:马勒别墅,他想到自己为了纪念家族的荣光,不是在花园中为那匹高大的阿拉伯马浇铸了一个青铜真身吗?那么,父亲,你还想要我在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埃利克·马勒在心里发问,他听到阵阵疯狂的呼喊声由窗外扑来,他知道,又一轮赌马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