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早间点击
     
本版列表新闻
~~~业内人士认为现有进口车销售政策漏洞应该堵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现有进口车销售政策漏洞应该堵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现有进口车销售政策漏洞应该堵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现有进口车销售政策漏洞应该堵起来
~~~业内人士认为现有进口车销售政策漏洞应该堵起来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厂商权利太大卖出垄断高价
业内人士认为现有进口车销售政策漏洞应该堵起来
  新华社 目前,国内高档进口汽车市场高价暴利司空见惯,反常的市场现象涉嫌垄断。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有关进口汽车品牌销售管理政策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现状。

  记者近期走访调研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进口汽车经销商、汽车进出口商、汽车物流企业后发现,中国加入WTO初期制定的有关进口汽车政策,已不适应国内市场发展。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2005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以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在加入WTO初期,《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对于规范市场有积极作用。然而,近几年,国内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爆发性增长,政策弊端凸显。2005年以来,国内进口汽车销量年增长率均超过两位数,2010年达到80多万台,2011年突破百万,2012年达到103万台。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国外车厂充分利用了《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存在的漏洞,涉嫌在华垄断经营,各种问题日益突出:

  ■ 国外厂商控制定价权牟取暴利 由于独家经营,国外汽车厂商掌握了中国市场定价权并获取暴利,在进口汽车关税不断下调的背景下,国内消费者依然无法获益。 

  ■ 相关产业链风险正在积聚  近年来,一些国外汽车厂商大量发展经销商,并且不断向经销商压库存。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整车进口事业部总监高济华介绍:“某欧洲品牌几年前在华销量一年只有几百台,但通过不断向经销商压指标来扩大销量,今年提出的目标竟达4万台,而实际上大半年只销售了1.2万台。”

  一位进口汽车政策研究专家说,进口汽车市场乱象的深层次根源,是相关管理政策赋予国外汽车厂商决定权和支配权,逐步形成了垄断。“同样的德国宝马车,卖给美国、英国、意大利都很便宜,卖给中国价格高一大截,就是因为利用了规则的漏洞。”业内人士呼吁,应尽快调整现行的汽车管理政策,适度开放进口市场,打破垄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6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家校互动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留学交流
   第B06版:升学指导/教育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
   第B08版:留学招生/人才专版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百官行贿比一官受贿更值得警惕
谁制造了“千城一面”?
地表水重金属污染首次披露
昂贵“神户牛肉”实为国产肉
厂商权利太大卖出垄断高价
新民晚报早间点击A11厂商权利太大卖出垄断高价 2013-08-21 2 2013年08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