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正以猝不及防的速度向我们袭来。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年富力强的“共和国的同龄人”、战天斗地的老三届知青、忙着再就业的“4050人员”,都归入了“银发一族”的行列。每年,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都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去年年底已达到367万,占全市总人口的25%;到2015年,预计老年人口将超过430万,每三个上海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随着独一代父母步入老年,这个问题将越发严重。空巢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纯老家庭,在大城市比比皆是。老人突发疾病在家中离世,无人知晓;老工房没有电梯,老人几年下不了楼;老人寂寞孤独,心理谁来慰藉……今天,谁来守护我们的父母?明天,我们自己该去哪里养老?这成为每个家庭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严峻课题。
昨天,闵行区政府发布了《推进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这项计划,闵行区近期将加快建设一批养老设施。到2015年,最终形成8000到1万套有特色功能的养老床位,有持有型养老社区、混合型养老社区和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三种业态。如果老人想换个新家,可以选择养老社区,入住乐龄公寓、长者公寓,或买或租,悉听尊便;如果不想离开家,家附近也将有养老护理中心。
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是这个计划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大创新,即在无法新建养老院的社区,如老式小区,想办法置换出其中一幢楼的一层楼面做护理中心,在护理中心有助浴设施,有护理人员,老人可以就近解决洗澡、用餐、配药等问题。如果“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能够在全市的社区推广,这对于子女不在身边,没有能力或不愿意入住养老院的老人来说,不啻为一个福音。
养老,不仅是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事业,更是一项可以拉动经济、促进就业的新兴产业。上海已将打造养老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努力推进的一件大事。闵行区作为上海先行先试的地区,将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共政策扶持的方式重点发展养老产业,并引进国际知名的养老服务专业运营商来运营管理,值得肯定。这些创新举措如果能够得到落实,将会大大提升上海养老服务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上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不用付出就会得到,那就是年龄。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要让养老事业成为朝阳产业,让更多银发一族安度幸福晚年,需要政府支持,需要机制创新,更需要各行各业的精英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