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牧星人到造星人
姚 建
  姚 建

  作为哈军工的继承者国防科技大学的首届生,毕业后我长期工作在我国卫星测控战线。在2000年世纪之交,我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转业来到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从事卫星工程研究。作为一名上校军衔的军转干部,虽然在部队参加了无数次卫星的测控管理,我为自己是个“牧星人”而自豪,但转业使我的人生轨迹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陡然由一名“牧星人”变成了一名“造星人”,犹如一个司机要去造车,这“车”怎么造啊?

  凡事开头难,卫星研制涉及众多专业知识和工程规范,起初我许多东西都不了解。年轻人视我为老同志,而老同志则看我是个新兵。明知卫星研制工作千头万绪,而我却不知从何处着手,真是有些迷茫。经过和同志们打成一片,积极向大家学习和探讨,我终于在星地时间同步这一技术状态的确定上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当时“风云三号”卫星正处于预研立项阶段,卫星用户提出星地时间同步精度要求为1毫秒。借助我“牧星”的经验,我与搞测控的小朱和搞数管的老朱开展了讨论。从星上时间需求有哪些到星上时间系统如何设计?从星地时差如何测量到星上时间如何管理?理论上说时间精度越高越好,就如同我们的手表,但过高的精度要求会增加研制难度和成本,而关键是要在满足使用需求和工程可实现两者间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于是我提出首先应搞清星上时钟的需求。根据气象卫星探测分辨率和卫星的定位精度,经讨论分析得出星地时间同步精度有5毫秒就可以了。要保持星上时钟精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时钟的精确度;二是及时对时钟进行测量和修正。那么星上时钟准确度和稳定度如何确定呢?低准确度会导致时间同步随时间而不断变差,需要及时测量和修正,这会给操控带来不便;稳定度差就会使星地时间同步不稳定,不便于测量和修正。这就使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在稳定度,准确度可以通过定时或实时修正来弥补,但稳定度差就会给使用带来麻烦。于是老朱提高了星上时钟稳定度的要求,同时适度降低了准确度的要求,并在数管软件上设计了均匀校时和卫星导航自主校时的功能,从而使问题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解决。与此同时我也从中进一步理解了使用需求和工程实现之间的关系。

  从这样的角色转换中,我以为一个人的成功首先需要迎合社会的需求,如同我们的设计首先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后需要制定出合适的方法与途径,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正是通过积极面对具体问题,不懂就问,不知就学,我开始了由“牧星人”到“造星人”的转变,从2000年至今先后承担了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卫星副总设计师和卫星总设计师,圆满完成了三个型号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并有幸代表军转干部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的60年大阅兵,从而谱写了“老兵新传”的新篇章。

  十日谈

  心中的哈军工

  明日起刊登一组《点亮一盏灯》,听老师们讲述自己和学生的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之窗
   第A28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在南京市作协代表大会的讲话
又见巴黎
饮尽那一份孤独
沪上弄堂的那些老名
书法
清歌行
从牧星人到造星人
新民晚报夜光杯A30从牧星人到造星人 2013-09-03 2 2013年09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