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移民”的大闸蟹
陈 益
  陈 益

  日前一条新闻引人眼球:国内某购物网站团购德国易北河的大闸蟹,欲将“海归”大闸蟹推向市场。但因“签证”问题,没能成行。其实去年就有新闻,说中国的大闸蟹竟然在德国横行肆虐,诱人飞往易北河畔“消灾”。有人说,移民欧洲的大闸蟹,恰恰是纯种的阳澄湖蟹,因为那儿没有其他品种的淡水蟹。甚至还有人提出采购德国大闸蟹蟹苗,以改良国内大闸蟹的品种。

  20世纪20年代,停泊在上海吴淞口的几艘德国轮船,无意之中把随着抽水管吸入船底蓄水池中的幼蟹带到了遥远的德国。这些蟹渐渐繁殖生长,进而繁衍扩大到了欧洲的其他国家。由于当地人不懂得食用这种美味,“横行将军”挥舞双钳,肆无忌惮,不仅什么都吃,对本土物种还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而且挖掘洞穴,破坏水坝,毁坏渔具,让当地损失惨重。如今,德国渔民已不再把捕获的螃蟹用来制造肥皂或动物饲料,而是学会向爱好美食的中国和越南家庭以及亚洲超市、餐馆出售,每公斤卖10欧元。这比阳澄湖畔的价格还差很多。

  女儿留学德国,说德国人的香肠有几百种,奶酪也五花八门。然而早餐是香肠、奶酪加面包,晚餐仍然是香肠、奶酪加面包,连他们自己都为厨艺上的缺乏想象力而内疚。她说,在德国也吃过大闸蟹。可不知怎么,总不如家乡的味道正宗。于是我买了大闸蟹,煮得红熟,剥出蟹肉蟹黄蟹脂,采用传统的方式,精心熬制了满满一罐蟹油,连同其他家乡美食,给她寄去,聊解她的思乡之情。

  对于大闸蟹,英国人也深恶痛绝,常常把它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而大加讨伐。在给孩子们欣赏的童话里,大闸蟹总是邪恶的化身和阴谋的代表,跟大灰狼不相上下。然而,移民的大闸蟹生命力极强,不仅适应了那儿的环境,还与本土水生物争抢领地,使本地红蟹甘拜下风。有专家甚至担心,“蟹口爆炸”将给英国带来生态灾难。于是当地华人不无幽默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一是让英国公众学会品尝大闸蟹;二是向中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大量倾销。

  美国人同样不喜欢大闸蟹。1998年夏天,有人在加利福尼亚首府萨克拉门托钓鱼时,无意中钓到了大闸蟹,竟然成为当地媒体的一大新闻。美国人给了它一个奇怪的外号,叫做“中国露指手套蟹”。大闸蟹的两只大钳子上毛茸茸的,看上去像戴着露指手套。可他们不知道,为了标明身份,正宗阳澄湖大闸蟹如今手指上还戴戒指呢!

  记得有一次,接待两位美国客人,我们特意准备了大闸蟹。谁知他们面对捆绑成团的螃蟹,竟面露怯色,怎么也不敢下手。有一位为了体现入乡随俗,吃得遍地狼藉,逗得人哈哈大笑。老外是很不擅长享用那些有甲壳和骨头的食物的,而在我们看来,未识阳澄辜负目,不食螃蟹愧对腹。看来,饮食文化的差异,一时很难消泯。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大旱望云霓
老师如春雨
公园音乐会
今宵灯谜
“合理”猜想
今夏被梧桐感动
《我和徐家汇的故事》征文启事
美心
“移民”的大闸蟹
新民晚报夜光杯A29“移民”的大闸蟹 2013-09-10 2 2013年09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