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了,家里倒腾出一个小房间给他做卧室。房间刚搬空粉刷之后,干净清爽又空旷,真好。但随后,床进来了,衣橱、书架、书桌、椅子、玩具收纳箱……杂七杂八的物什,很快又把房间塞得扑扑满。
站在拥挤的小房间里想想,孩子的脑袋,将来多半也是这样:原先是一片纯净的童蒙之地,经过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不断填充,塞进了各种字母、数字、公式、句型、中心思想、标准答案、成功秘诀、人生指南……东西不断增加那就加吧,谁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只是希望,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分得清条理,弄得懂轻重,就好。
最近因为工作要调整,打算收拾一下办公室以便随时“搬家”,这才发现,多年积攒下来,办公桌周围、书橱内外,堆满了报纸、杂志、文件、书籍。很多是当时觉得比较重要的材料需要保留,还有的是以为以后有机会阅读先放着的,结果现在看看,重要的材料几乎不再派得上用场,想看的书报杂志要么早已过期味同嚼蜡、要么从未开封也无欲望为它启封。要是懂得时常翻检舍弃,这会儿该没有那么多的烦恼了吧。
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收拾个孩子的房间和办公室,就横生出那么多感慨,也许有点儿矫情。但普通人如我等,尚且不容易做到时常检视自己,果断舍弃一些东西,何况那些正在势头上的“非普通人”?
近来,屡有曾经身居高位者因贪腐被审判的新闻报道。一些评论文章说起他们法庭上的忏悔,引用得比较多的,是秦朝丞相李斯的典故。在被处腰斩极刑之前,李斯留下了一句让后人回味无穷的话。他对儿子说:“我多想与你再牵着黄狗,一起在故乡上蔡城东门外去打野兔呀,难道还有可能吗?”大祸已经铸成,李斯才想起要过平平常常、老百姓的日子,当初权柄在握的时候,为何只有睥睨天下的霸道,没有洁身自好的清醒?
以史为鉴,可以知荣耻。日常的生活,也能告诉我们很多道理,比如禅宗有言,佛法在一饭一矢之间。当然,道理通常都不复杂,只是人们的记性,总是差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