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银行业要注重完善公司治理、推进差异化竞争、实施风险隔离、审慎推进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提高社会公信力这六个方面。
● 强化有效制衡、完善公司治理 目前80%-90%的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下一阶段,要抓住公司治理这个关键,重点完善有效制衡机制,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运营管理的稳健性。他提出,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切实将高管层的个人利益与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 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差异化竞争 在尚福林看来,部分银行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但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趋同、产品服务相近、竞争同质化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跑马圈地”、盲目铺摊子,已经不能适应转型发展需要。要通过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降低金融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增强银行业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
● 实施风险隔离,稳妥开展综合化经营 尚福林表示,近年来,不少银行对经营投行、基金、保险、租赁、信托、消费金融等非银行金融业务热情很高。综合化经营是把“双刃剑”,为审慎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要切实做到风险隔离与服务综合的有机统一,实行机构隔离、业务隔离、退出隔离,为综合化发展筑牢风险底线。
● 遵循“栅栏”原则,审慎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当前,我国银行业务虽然没有欧美复杂,但是一些表外创新业务已经与存贷款“互联互通”,需要对信贷类业务、理财类业务、代理类业务和有价证券投资类业务实行“栅栏”防护,并鼓励在“栅栏”内积极创新。
● 强化集团并表,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尚福林说,随着一些银行不断推进子公司式综合经营,加快表外业务发展创新,推进海外战略布局,集团内部跨市场、跨行业、跨地区交易与合作不断增加,有些关联交易可能带来风险的隐匿和传染,甚至出现“蚂蚁拖死大象”的现象。要加强风险并表管理,从单点、单线管理向立体综合管理转变,从各自为政向充分协调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
●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社会公信力 他认为,银行主要依靠信用开展业务,客户的信任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信任一方面来自银行持续稳健经营,另一方面来自客户的良好预期。而预期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获得的信息。这就要求银行积极做好信息披露,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