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相关
中华医学会理事兼心身医学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在讲演中说,当今多数慢性病,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颜容早衰……以及部分过敏性、胶原系统疾病及一些怪病等,都与生活方式、行为及心理密切相关。其中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早衰等慢性病症70%-80%可以归因于生活方式不当。
何教授认为,生活方式不当致病就像“沙堆效应”,沙粒会自组成为不稳定的沙堆,一旦达到临界点,一小粒沙子都将让整个沙堆崩塌;而健康同样,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发整个系统或大或小的“崩溃”。
何裕民提出,治疗慢病需要“同花顺”原理,即医、药、知、心、食、体等多环节叠加,在看病吃药的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做到起居有常,控制情绪,留意自身虚汗、脚软、头晕、疲劳等“蛛丝马迹”。
心理问题也会引起胃病
龙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柳文在演讲中也提到饮食、休息、运动和心理是健康的“四大基石”。他着重为大家讲解了“胃病的生活调摄”,说胃病的诱因90%是进食太快,提倡大家细嚼慢咽,并让唾液充分发挥润滑口腔、溶解食物以及帮助消化的作用。此外,还应该拒绝烟酒,不喝浓茶,不在空腹时喝茶。
柳医师提到,“胃不和则卧不安,卧不安则胃不和”,晚睡会带来胃酸、胆汁反流现象,因此他建议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的睡眠,且在晚间11时前入睡。此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仅要警惕劳力、劳神、劳房的“过劳”,也要注意避免影响气血流通、引发抗病能力下降的“过逸”。
心理问题也会影响胃病,柳文表示,不少胃病病人的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因素,会引起胃黏膜血流量减少、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等。对此,他建议患者通过运动舒缓压力、忽略他人评价、培养业余兴趣爱好等方式来缓解。
养身操舒缓颈腰椎疾病
在大讲堂现场,龙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叶秀兰带领现场观众做了“施氏十二字养生功”。这套专门针对颈腰椎疾病的保健体操通过从头到腿的一系列动作对身体局部的活动影响全身气机的调节。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