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市文广局、北京画院、新民晚报联合主办的《寻找东庄-肖谷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两个层面的展厅展出。一楼都是今年的新作,其中有14x1.6米的油画长卷《溪山瑞华图卷》,还有2x2.5米的《桃花源》、1.9x1.6米的《半山草堂》《古木草堂》《桃花坞》、2.1x1.05米的《晴山瑞华》等大幅油画。二楼展厅则是其近年精心打造的《东庄图》组画,共21幅,每幅尺寸为1.6x1.9米。
其实这仅仅是肖谷近年创作作品的一部分。这些年来,肖谷的身份从政府机关的行政干部到上海油画雕塑院常务副院长,公务繁忙。他的画基本都是披星戴月画出来的。
几乎每天5点下班后,他就从上海西南角的单位乘地铁赶往东北角的画室,这要用去他一个小时的路程。晚上7点,他必在画室准时“开工”。
“画室纯粹是我画画的地方,我不会去花时间泡茶喝,或者坐在那里发呆休息。伴随着我的只有播放的京剧。”
画到10点,他离开画室,搭乘地铁回到位于上海东南角的家。就这样,他每天在上海市区的版图上画着同样的“三角形”。
望着画展中自己近8年来画的这些画,肖谷突然有种想要哭的感动。
这8年太难了。在艺术市场的大潮中,他没有顺应“潮流”,独自走了一条寂寞的长路。但他的画笔真诚地顺应了自己内心的呼唤。他根据自己在新疆生活工作的深刻感受,创作了大批新疆题材作品,被新疆同行认为是创作新疆题材作品最有深度的汉族油画家。完成了新疆主题的探索之后,他又顺着自己内心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热爱,探索用油画去重新表现古代文人画的题材和意境。重画明代画家沈周《东庄图》,开启了他这一新的征途。东庄,是古代文化人雅聚的理想之地,但如何用油画沟通古代文人画与当代人文环境的对话,让他费尽心血,以至于曾面对画布苦思冥想间竟流下了鼻血。
这8年也是幸福的。新疆题材的创作,让他找到了用新疆细沙与油画颜料糅合、新疆装饰艺术风格与现代绘画语言融合这一独特的艺术手法。他将这个新的艺术手法用于更广泛题材的油画创作。肖谷说,《东庄图》的创作让他找到了今后创作的方向。他会更多聚焦于江南文化的艺术表现。 本报记者 林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