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7: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制造(3)
马尚龙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外滩 戴红倩 作
  ◆马尚龙 著

  路数是上海男人的“血型”

  “信天游”诞生在黄土高坡,那是隔山的男女扯着嗓子喊出来的高八度,吴侬软语缠绵在上海滩,那是弄堂男女生怕隔墙有耳的悄悄话。

  多年前,主持人王刚到上海录制节目,突然机器出了故障,节目组带来的工程师怎么也弄不好,只好向上海电视台求助。上海电视台派来的工程师言语不多,很快排除了故障。终于可以录节目了,王刚很是佩服和感谢,当即表示要请工程师吃晚饭,没料到这位工程师谢绝了王刚的美意:对不起,我不能和你一起吃晚饭的,老婆上中班,女儿5点钟放学,我要回去烧晚饭的。且不说王刚以一个名人的身份约请受到拒绝会有刹那间的不适应,更重要的是王刚从一个北方男人的角度来看,一个上海男人连在外面吃一顿晚饭都请不出假,而请不出假的唯一理由就是要回家烧饭,未免太顾家了一点。不妨说,这也正是北方男人和上海男人的生活路数的差异。

  路数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具有鲜明的上海男人标识的“血型”,也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生活能力。与上海女人的“适宜”门当户对。

  适宜是上海女人的最高境界,确切地说,是一种都市女性的文化气息,山东人可以爽,四川人可以辣,上海女人以适宜为尊,“格额女人老适宜额”是对某一个女性的最高评价。其他地方的女人也一定有其他方面特有的魅力,却很难用上海女人的“适宜”去解释,甚至其他地方的女人很难想象“适宜”对于女人来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北方话中,“适宜”更接近于“适合”,用作副词,比如“北方适合种大豆”,而在上海话中,“适宜”是形容词,“适宜”和“嗲”一样,上海人是明白的,讲不清楚的,其他地方的人是不明白的也学不会的。这和上海女人不会唱山歌是同样的道理。

  与上海女人适宜门当户对的是上海男人的路数。

  衣食住行的行,有关人与环境的沟通,上海男人行能力的高低就体现在他的路数上。

  曾经问过不少人有关“路数”的解释,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答疑,人人都知道路数是什么,却说不清楚路数是什么。因为路数在生活中就像上海的马路,数也数不清。说不定,路数就是从数路而来,路,数清爽了,路数也就清爽了。

  “格(这)个人路数蛮清爽格”,通常格个人是男人,路数清爽是对某一个男人的最高级肯定。比如某个新官上任,一番施政纲领,侃侃而谈,底下的人一边在礼节性地鼓掌,一边已经在议论:格个人路数倒还蛮清爽的;当然也完全可能鼻孔里轻轻一哼:格个人路数一点也不清爽格。路数似乎就是思路。

  那一位谢绝了王刚请客的上海工程师显示的是另一种路数。北方男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先斩后奏地去赴约,即使已经回到了家里,接到了一个来自于酒肉饭桌的电话,也会立即赶过去;上海男人凡是有应酬,一般会事先向家人请假,家人也就可以少准备一个人的饭菜,也算是免了惦念,如果已经回到了家里再要临时去喝酒,自己都会觉得很勉强,因为自己的计划全都打乱了。路数似乎就是计划。

  在公用厨房公用卫生间时代,早晨三五家人家共用一个抽水马桶而相安无事,实在是一门有关路数的生活艺术,张家两个老人总是五点三刻,李家双职工一定六点十分,王家小学生准时六点半,不会争先恐后,也不会拖拉。报纸甚至称赞过一些楷模邻居:把各家人家的卫生间使用时间抄录下来张贴在卫生间,有利于大家自觉执行,当然这一份使用表也是人情脉脉的,它还有一个括号内的备注:有急事和急用者除外。路数似乎就是对公共关系学的心领神会。

  乘公交车或者地铁,有人很自然挤到车厢里面,有人扎堆在车门口,妨碍了别人上车下车,此时很容易听到有人在用上海话嘀咕:“乡下人”路数不清。路数似乎就是上海人和“乡下人”的习性。

  在居住条件紧张的年代,男人“嫁”到了女方的家里,和丈母娘同住,虽然不同于招女婿,地位总是低了一截,但是很多男人委曲求全,不和丈母娘吵架,这一口气一直忍到了丈母娘归西。路数属于战略战术。

  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归纳了上海人比什么地方都更加严格的礼尚往来的潜规则:1.不无谓地接受人情;2.欠债要还,而且最好不要拖欠;3.还礼和受礼的价格基本相等,即等价交换的原则。路数似乎就是人情往来的规则。

  上海曾经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半两粮票,也由此备受嘲讽挖苦。北方人吃饺子至今还是论斤的,上海男人对半两的肉包菜包油条的津津乐道贯穿半个世纪。路数似乎就是精明。

  一个男人在升迁的当口路数不清,与一个小女人荒腔走板,以至于后院起火,妻子大吵大闹到了男人的公司,男人受到了极大的羞辱;但是男人心里明白,妻子的父亲是一个要紧的人物,于是他动用一切策略危机公关,与妻子重修于好。旁人说他路数也太清爽了。路数似乎也不完全是褒义。

  路数清爽,或许还可以用另外一个沪语词汇来做部分的替代:拎得清。“拎”是一种思维过程,也是一种操作程序,“清”是一种思维结晶,也是操作成果。拎需要的是简洁明快滑爽,清要求有领悟力和推断力。

  一个成功的男人一定是一个路数清爽的男人。

  如果一个男人路数不清爽、拎不清,那么等待他的是一连串耻辱的代号:戆大、屈西、阿木林、猪头三。

  这是上海男人独特的做人规范与处事标准,是一种独到的生命力的勃发与升华,它是一种对己也对人的游戏规则。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路数”是如此解释的:1.路子;2.招数;3.底细。显然这三条解释都不能精准地解释上海人的路数。在《汉英词典》中,路数更是被简单地解释为way(路,方法)。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路数”仅止于上海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能力。

  上海需要懂路数的人,也只有懂路数的人才能够在上海立足。上海的路数就是与草原高坡、崇山峻岭的路数迥异。别的地方是开门见山,上海是开门见红绿灯,上海的红绿灯一直以来是全国最密集的,红绿灯代表的就是城市的路数;上海城市虽大,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空间狭小,需要有公共路数的确立和私人路数对公共路数的服从。“信天游”诞生在黄土高坡,那是隔山的男女扯着嗓子喊出来的高八度,吴侬软语缠绵在上海滩,那是弄堂男女生怕隔墙有耳的悄悄话。当上海这一座城市具有全国的唯一性的时候,上海人的路数也一样的唯一。

  摘自《上海制造》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第三届“上海好心人”节特别报道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早间点击
   第A16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安徽石台行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市民文化节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法治新闻
   第A33版:广告
   第A34版:夜光杯
   第A35版:夜光杯
   第A36版:连载
   第A37版:阅读
   第A38版:广告
   第A39版:财经新闻
   第A40版:财经新闻
   第A41版:市民文化节
   第A42版:市民文化节
   第A43版:广告
   第A44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4版:专版/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留学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广告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广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广告
   第B29版:地产资讯
   第B30版:广告
   第B31版:家装专版
   第B32版:广告
上海制造(3)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A37上海制造(3) 2013-09-18 2 2013年09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