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钟鸣:用色彩诠释中国美学意境
方翔
■ 每天练习书法成为了钟鸣的“必修课”
■ 2012年创作的《二月春风》
■ 2013年创作的《崇明岛写生》
■ 1976年创作的《颐和园玉兰堂》
■ 1978年创作的《佛光》
■ 1976年创作的《红墙》
■ 2011年创作的《四月花路》
   ◆ 方翔

  他,不愿意被称为画家,但在印象派故乡——法国举办的画展引起轰动,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亲自为其策展;他的油画色彩迷人、大胆亮丽,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却是练习中国书法。他,就是充满思辨、喜欢思考、视野开阔的钟鸣。

  萨特还是萨特,钟鸣不再是“钟鸣”

  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钟鸣,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名扬画坛。1980年,年仅30岁的画家创作了油画《他是他自己——萨特》:在红色的背景下,偏右下角一幅接近黑色的萨特的半身像,运用写实手法和类似木刻的处理,使画面有强烈的色块对比。左上角有一只装着半杯水的玻璃杯,虚虚的,周边用比较轻松随意的线条勾勒。此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轰动一时,并且引发各方激烈的争议,因为在写实主义思潮独霸画坛的年代,这样富有表现主义色彩的绘画,很不容易被接受。当时主流思想一直强调文艺要反映生活,而不是表现自我。这幅作品后来被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收购,转赠给萨特的“自由情侣”波伏娃。

  但在钟鸣看来,当时最大胆的并不仅仅是那幅油画,而是发表在权威学术刊物《美术》杂志上的文章《从画萨特说起——谈绘画中的自我表现》。“当时我提出了‘每一个艺术家在他的创作动源与行动中说明他自己’。虽然从今天看来,这句话已经被大家所认可了,但是在当年刚刚经历了‘文革’的美术界来说,却是引起了不少的争议。”钟鸣一边说,一边拿出一幅1978年创作的《佛光》,“像这幅作品,当年因为在乐山大佛上画了一圈佛光,而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而墙上的另外一幅《高墙》,只不过是他看到故宫红墙上剥落的痕迹以及墙上萌生的野花,生发了灵感,创作了此画。但是,当初竟然有人也会牵扯到意识形态的高度来捕风捉影。

  25年后的2005年,钟鸣又画了萨特,只不过画名是《哲学家死了——萨特》,展出在上海美术馆,“没有特别的意义,只是过去了25年而已。哲学已离今天远去了,画些轻松的画儿,为了让自己不沉重。”参观钟鸣的画室,风景、静物和人物肖像作品,富有写意的表现主义气息。在钟鸣看来,用线条与色彩、造型来表达思想,解说对世道人心的感觉和体会,只不过是绘画的一个方面,思想的深刻不应该是衡量绘画的主要标准,画面更多应该是要让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快乐的共鸣。

  “钟鸣的色彩”,追求中国美术意境

  在当代油画史上打下了印记之后,钟鸣却转身离开。他不甘心仅仅在绘画这一个领域里折腾捣鼓。他却悄悄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和英国皇家电影学院去学习艺术和影视导演。学成回国,干起了影视导演,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导演。他还喜欢写作,为海内外多家报纸开专栏,谈他对人生艺术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他为一家媒体开出的专栏中这样写道,“原本我是个画画的,但有时心中想的事全靠画表达并不完全或者不能完全清楚地呈现,写篇小文也可表述完整一些。于是就开了写文的头了。”在他2008年举办展览的时候,不少媒体用“导演钟鸣”来称呼他,而钟鸣本人对于这样的称呼也并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无需为谋生而画画,创作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左右,表现出他自己心中的理想画面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真正感到现代的社会节奏与自然是多么遥远,就像快餐面中的味精已经令人的口中麻痹了一般。”在钟鸣的画中,贯穿了中国人所特有的情韵,而其画作的色彩又是如此迷人,比欧洲画家的用色还要大胆亮丽。评论家称其是中国画家中少见的具有典型“欧洲风味”的艺术家,而对于观众来说,更多地则是从他的绘画中,看到了“根深蒂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贯穿了中国人所特有的情韵。

  仔细品味钟鸣的油画,色彩很纯净,蓝色、黄色、绿色,还有些个红色,再加上好像是速写般的黑色线条,这就组成了最基本的形式元素,有点像水彩和中国的水墨画。这并非偶然,钟鸣平时出去写生时最喜欢画的就是水彩素描,而这些素描稿,对于今后的油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钟鸣又喜欢中国传统书画,练习书法已经成为了每天的“必修课”,为了下一次展览,钟鸣在今年夏天还创作了“米家山水”册页。

  平静和谐,简单就是最好的

  当大多数人恨不得将油画当浮雕,来展示技法的时候,钟鸣的油画却是如此清淡, “上好的香槟酒,如果盛入大蓝边粗瓷碗,蹲在土炕沿上,恐怕就算最昂贵的酒也会喝出一个‘香醋’的味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氛不对。气氛一旦不符的话,人的感觉就不易对头了,所以说人的感受与环境是紧密相关的。”在钟鸣看来,古代的画家,早已懂得“简单就是最好的”,只不过到了今天,人们对于艺术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但正如目前社会上一些俗不可耐的女子,怎么能与唐代的女陶俑相比呢?

  “有时我看到一好看景致或人物,同时又想到一桩曾经见过或经历过的真实故事,结果就画了一幅有故事的画儿,这是我一直以为最最好玩儿的创作过程和结果。” 钟鸣色彩运用的干净通透留给观众的是一份难得的“平静和谐”,那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情韵。已不再拘求于西方或者东方的形似,画家钟鸣归来,犹如他钟爱的、时常作为创作背景的马勒音乐,思辨自在,纯然流露,并在无意间坚持了“为自我表达而创作”的人生哲学。

  从1980年到2013年,在占据钟鸣艺术生涯重要阶段的三十多年间,有着敏感神经与活跃思维的钟鸣,从未停止过观察、放弃思索,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从时空的纵深中感悟生命,从生命的纵深中触摸心灵。绘画可以停留于单纯的视觉表达,但也可以是一种心绪呈现,成为关于生命意义的独特表白。作品存在之处,自有观者感悟,识者心领,慧者神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特别报道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民生上海
   第A18版:民生上海
   第A19版:民生上海
   第A20版:民生上海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美术地图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12版:拍卖指南/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钟鸣:用色彩诠释中国美学意境
新民晚报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B06钟鸣:用色彩诠释中国美学意境 2013-09-28 2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