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听证会结果何时有反馈
季颖
  季颖

  最近有报道说,《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将于下月中旬召开,计划征集9名市民听证代表参加。印象中,上海是国内较早开展立法听证活动的。2001年5月,来自家庭、学校、政府部门、法律界和教育界的50多人,围绕《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草案)》展开激烈辩论,这是本市有记录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近几年,立法听证会开得更加频繁,议题也多是与市民生活非常紧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比如控烟条例、养犬条例等等。今年8月的《上海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听证会,更是吸引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一度是城中热议的话题。 

  然而,尽管每次听证会都会征集市民代表,但市民代表占听证会代表总数的比例是否足够?市民代表广泛性是否达到?市民代表发言时间是否保证?市民代表陈述的观点是否具备普遍代表性……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立法听证会的质量与影响力。尤为重要的是,市民代表以及其他听证代表的意见,有多少被后来颁布的法规采纳?有些比较集中的意见,没有采纳的话主要原因何在?有些明显受到质疑的条文如果依然存在的话是什么道理?这些,也是社会公众和媒体最希望知道的信息之一,但似乎每次听证会,听过炒过热闹过,就没有下文。如此一来,再开各种听证会,公众的新鲜感、参与度自然下降。 

  听证会真正的价值,在于倾听民意、汇集民智,从而完善我们的各项法规制度,如果只是流于形式或简单完成“规定动作”,对法规制定者、对社会公众,都是莫大的损失。因此,做好听证会意见的反馈和说明,是对民意的尊重和爱惜。这种善意的释放,会激发整个社会持久的参与热情,如此,听证会将成为一个民意民智“蓄水池”,活水源源而来。 

  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每次听证会后,一份详实的反馈说明伴随新法规同时公之于众,比如可以在相关网站上发布。上海已经创造了那么多的“第一”,相信这方面也是不甘人后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港澳名胜/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火气不可太盛
治理科研腐败先治“腐败带头人”
听证会结果何时有反馈
惭愧
用执法力度确保机动车“不乱叫”
旧书文化与称斤卖书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听证会结果何时有反馈 2013-10-15 2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