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几家游戏公司或者收购游戏的公司,个个都是大牛股。如网络游戏公司———中青宝,今年股价最高冲过50元(复权计算,下同),最大涨幅近8倍,即使10月以来出现回调,但截至本周三收盘,今年涨幅依然高达453.35%,在A股今年涨幅榜上,名列涨幅第二。另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掌趣科技,截至本周三收盘,今年涨幅为425.8%,列A股今年涨幅第三。几家有收购游戏举措的公司,华谊兄弟今年上涨286.52%、神州泰岳上涨239.56%、天舟文化上涨216.04%、浙报传媒上涨166.94%、顺荣股份上涨119.73%、东方明珠上涨99.07%。
玩手法 吸引投资者
沾上游戏,股价如此暴涨,使得很多公司蠢蠢欲动,甚至出现一种另类的炒作方法,一些公司发布招聘游戏人才广告,从而引起市场注意,比如,金飞达最近在智联招聘上发布了大量有关招聘互联网彩票、手游、网游、电子商务等人员的广告,从而使得市场认为该股有游戏概念,导致股价大涨。近期采用此种模式的手游概念股还有润和股份、鸿博股份、天音控股,其大涨背后均起源于一则招聘广告。
显然,游戏投资逐渐演变为讲故事,甚至背后还有特殊目的,比如,中弘股份首先公告将1亿成立手游子公司,后又宣布与唐杭生团队签署了《手机游戏战略合作协议书》,与唐杭生团队合作组建一家新公司,从事手游开发等,并愿意未来三年陆续投入5亿。股价大涨之后,大股东却是大幅减持股票,通过两次大宗交易,累计套现8亿元。
埋隐患 苦了追逐者
上市公司投资游戏不是坏事,但是这种投资逐渐演变为讲故事的时候,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个疯狂的游戏,其中的风险不能不防。我们看到,目前收购游戏公司几乎有点不惜代价,但这些游戏未来是否有那么高的利润,其实并不能确定。每一款游戏都有生命周期,即使目前很火,付费玩家很多,问题是可能两年后玩的人就少了,能够持续吸引付费玩家的并不是很多。因此,尽管现在高价收购的游戏,都有几年业绩的承诺,然而,谁又能保证这些承诺的业绩一定能达到呢?
从历史上看,每一轮疯狂的游戏,总是会埋下隐患,比如,1999年那轮疯狂的网络股炒作,后来没有几家网络公司真正赚钱,股价也就一泻千里。
2006年开始,光伏的火爆造成多晶硅神话,上市公司纷纷争抢多晶硅,笔者在2006年5月27日写过《多晶硅———又一个神话故事开讲》报道此事,如今,光伏公司都成为亏损公司,当时龙头股———天威保变,在2007年股价上涨到30多元,如今股价只有6元,2008年净利润超过9亿元,去年却是亏损15亿元。另一家几年前红遍全球的无锡尚德公司,如今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
因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市场对某一个行业的集体疯狂追捧行为。同样,投资者对今年的游戏股暴涨也要理性,盲目追涨后果往往很严重,本月以来,这些暴涨的游戏股出现较大下跌,如中青宝从最高的50元跌至30元,华谊兄弟等股票跌幅都超过30%,爆炒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