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饼干盒“变身”时钟、“水铞子”制成台灯、9英寸“凯歌”电视机改装为数码相框……这些极具老上海记忆的创意家饰,都出自落户上海的37岁的瑞士人尤纳斯之手。
曾从事义肢制作17年,尤纳斯将“再生”理念融入家居设计,通过对废弃旧物的回收和改造,延续他心目中的老上海风情。
因为爱 留在上海
出生在以精工细作闻名的瑞士,成长在机械工程师家庭,尤纳斯自小钟情劳技。20岁时,他成为一名职业义肢技师,用双手为残疾人弥补遗憾,并作为国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朝鲜服务14个月。
2008年北京残奥会,尤纳斯来到中国,穿梭京沪两地提供技术支持。然而,“电脑+会议室”的工作模式与动手创造的初衷相悖,让尤纳斯感到厌倦。2009年正准备辞职离开上海时,他结识了摄影师陈妮娜。
兴趣相投,两人经常相约在豫园、老西门“扫街”摄影,或是到南昌路、四川北路寻觅本土小吃。逐渐,尤纳斯爱上了陈妮娜,也爱上了上海这座城市。“摩天大楼和弄堂菜场,CBD里疯狂忙碌的上班族和石库门内悠闲晒被子的老人家,竟然能同时浓缩在一座城市。”新与旧、快与慢的对比冲击吸引着尤纳斯,从此他不愿离开。
装新家 变设计师
用饮水机水桶改造的信箱,是尤纳斯送给陈妮娜的第一份礼物,这个防水带锁的“水桶信箱”,现就在这对跨国夫妻的家门口,而这栋由原上海第五化纤厂一间仓库改造的“爱巢”,也是两人最自豪的杰作。
集装箱夹板改制多用沙发床,梳妆台和青花瓷盆组成浴室盥洗台,老式条桌装上滑轮和煤气罐,拼接为移动燃气灶……家里每个角落都能找到尤纳斯的创意设计。“起初只是因为买不到满意的家具,索性自己动手,等回过神来已经成了家具设计师。”
每位到新家参观的客人,都惊叹尤纳斯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你也帮我做一套吧!”朋友的支持使尤纳斯萌生专职设计家具的念头。
每一件新作品“诞生”后,妻子都是尤纳斯的第一位观众,也是最严格的评委。装修积累的实战体验,使夫妻俩坚持“好用重于好看”的理念。例如尤纳斯设计的婴儿床,只有两条床腿,三面用蓝色粗布封闭,另一边以父母的大床为支撑,“方便母亲哺乳、换尿布,灵感源于我刚出生的女儿安娜。”
改旧货 创意无限
17年职业义肢技师的经验,使尤纳斯深谙木头、金属、纤维、硅胶、皮革等材料的质地和属性,但尝试全新手工制作领域,艰苦不可避免。走街串巷搜罗旧货、东敲西打钻研细节,摊开手掌虽然满是新伤旧痕,尤纳斯却不以为然,“开始妮娜见我割伤流血还会大惊小怪,现在已经习惯。”
除了大型家具,尤纳斯也热衷制作小家饰,尤其钟情饼干盒、热水壶等老上海味道的旧货,时钟、条凳、扬声器、落地灯……经过创意设计,这些铁锈斑驳的废弃物被赋予无限可能,继续诉说那些即将消失的记忆。
今年,夫妻俩启动“绿玻璃”环保项目,希望通过网络平台筹集基金,聘用残疾人参与作品生产。尤纳斯相信,旧货改造和义肢制作有着共通之处,都是用智慧与热情,修补遗憾创造“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