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护书70年的林家人欣喜之余难掩惆怅
~~~护书70年的林家人欣喜之余难掩惆怅
~~~护书70年的林家人欣喜之余难掩惆怅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找到了卡尔的墓碑
找不到收书的后人
护书70年的林家人欣喜之余难掩惆怅
孙佳音
■在德国北部小镇Schwerin找到的卡尔夫妇合葬墓碑
■1947年,卡尔夫妇寄给林道志的贺年片(本版图片由孙礼德提供)
■林道志先生
  本报记者  孙佳音

  “卡尔的墓碑找到了!”昨晚11时许,林道志的外孙孙礼德给本报打来报喜电话。

  10月16日,本报刊发报道《上海一家人,三代一诺守候70年》,林道志一家人悉心看护避难犹太教师托付的数千册珍贵外文书籍的故事,感动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

  十天来,“一诺千金”的动人故事在这座城市传为美谈,这些躲过了轰炸、盗匪和焚毁的图书能否物归原主,叫人牵挂。

  志愿者的坚持

  拼凑出“完整”卡尔

  “到底是谁帮我们找到了卡尔的墓碑?”昨晚,当林道志的儿媳潘碌得悉——历经辗转,终于在德国北部小镇Schwerin找到了卡尔先生(Carl Anger)和太太(Paula Anger)的合葬墓碑,她说她想先要好好谢谢这个找到墓碑的人。

  在德国,找到墓碑的是前上海犹太难民索尼娅(Sonja Muehlberger)和她的一个历史学家朋友,他们受托于一个中国姑娘——杨梦,一个还未曾在新闻报道中出现过的名字。这个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志愿者”身份给予林家后人帮助的德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个温和地说“我只是被林家人的故事感动,想为他们做点事情”的姑娘告诉记者,两个月来,她跟她的德国朋友索尼娅通过数十封邮件,不断地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终于在前天找到了卡尔的墓碑。

  “9月,我第一次跟着央视综合频道的《等着我》剧组去东长治路,当时只是听师兄说起有那么一个守护图书的故事。到了现场,我被震撼了,整整六个书橱和里面的书籍都是‘原装’的,完全没有被翻动的痕迹。这家人的虔诚打动了我,我想为他们出一份力。”杨梦说自己的博士论文正好跟此有关,她很快写信给二战时曾避难上海的犹太朋友索尼娅,“她听了这个故事也非常感动,发动了她的德国朋友帮忙一起找。”

  “卡尔当时留下一句话和这些书,就走了。七十年后,要找到他,真的不容易。”虽然后来全国媒体都加入了寻找卡尔的队伍;虽然央视综合频道也与德国电视二台对接,发动了当地媒体;虽然有当年留下的通信地址和黑白照片……但线索依旧寥寥,十数封邮件往来,索尼娅和杨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绝望了——他们只在档案馆的纸片上查找到卡尔的出生年月。“不过,我们没有放弃。索尼娅和她的朋友几乎在卡尔出生的Schwerin小镇进行地毯式搜索,不错过一丝一毫的信息,慢慢拼凑起一个完整的卡尔。”直到前天,终于找到了他的墓碑。

  被找到的卡尔

  仍有未解的谜团

  1943年,离开上海前,卡尔周折地找到林道志,将数千册图书委托他代为保管,没有留下字据也没有留下更多资料。“外公留下的日记里,也没太多提及卡尔本人,他只是反复叮嘱我们务必好好保存书籍,说卡尔会回来的。”林道志的外孙孙礼德摩挲着外公留下的信函说,“后来我又找到了一两封上世纪50年代初的德国寄来的信,再后来,就没有了。这几十年几乎是杳无音讯,我们也不知道他后来过得好不好,是不是有子女,只是很单纯地想,人家叫我们保管的东西要看好。”

  最初,索尼娅在犹太难民的名单里找到了“卡尔”,显示卡尔为逃避二战时期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于1939年3月6日抵达上海避难。很快,这个犹太老太太又在德国当地的档案馆翻找确认了卡尔的出生年月“1898年10月”和出生地点“Schwerin”;后来,根据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数据库提供的线索,基本确认卡尔曾借住在现今虹口区东余杭路1143弄3号……从找到的墓碑来看,卡尔先生于1976年2月29日过世,和太太安葬在一起。“我们还知道卡尔年轻时候曾做过三年工商业学徒,从1925年到1936年期间跟很多德国家庭一样过着普通的日子,但后来由于他的犹太身份,他失业了。”杨梦说,有很多线索来自于前犹太难民的民间组织和热心人的口口相传,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就像有人告诉我们,他二战后和太太一起回到德国小镇生活,没有孩子,退休后住在养老院,生活并不宽裕。”

  上海外语频道也将昨晚从德国Schwerin镇政府得到消息告诉记者,当地档案显示卡尔夫妇没有子女,并曾表示将把所有遗产赠送给国家。 

  一点一点拼凑出的“卡尔”还并不完整,仍有很多谜团没有解开,比如他避难上海时的居所和职务现存资料可能与事实存在出入;比如他为何委托林道志一家保管数以千计的教育和教会图书;比如从来信看他还曾作为政府公务员参加工作,缘何晚年境遇不佳生活拮据;比如他1952年之后是否再联系过林家后人;比如他是否还有其他亲友或亲友子女健在,他又是否曾跟他们讲起,这些被留在中国的书的故事?

  失望但不放弃

  期盼还有新线索

  “这至少是一个安慰。”林道志的外孙孙礼德语气里有抑不住的欣喜,他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这件事情终于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至少对外公和妈妈,有了一个交代。”

  林道志的儿媳潘碌絮絮叨叨地回忆起今年夏天以来,林家人和全社会寻找卡尔的历程,“7月,我第一次去犹太难民纪念馆了解情况,寻求帮助。8月,我跟外甥和外甥媳妇一道去,那次我们正式向陈俭馆长提出委托寻找卡尔的请求。之后的一个月里,陈馆长和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多次走访,和我们一起把封存多年的书一本本拂尘、整理。后来,我在旧书里发现了卡尔1947年写给我丈夫哥哥的信和贺年卡,纪念馆决定发布线索动用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寻找。”

  孙礼德在旁补充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给了我们帮助和关心,我们都特别感动。陈馆长奔波牵线德国驻沪总领事馆,杨梦和韩易两个年轻人帮我们一起抽丝剥茧找出有用的寻人线索,你们新民晚报在16日我们委托虹口图书馆保管图书的当天就在头版刊发了那么大篇幅的报道,更是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孙礼德说,如今这1654本图书已经不是他们一家人的责任。

  “本来下周还要去北京,去央视录制寻人节目《等着我》。那现在还要去吗?”显然,闻悉卡尔和太太没有子女,林道志的后人兴奋过后开始有点不知所措,空气里甚至有惆怅弥散开来。潘碌叹了口气说:“我觉得有点失望。卡尔没有后人,我们把这些书还给谁好呢?”

  “那我们还是去北京吧,还去参加节目录制。当时他寄来的信不是说他寄居在岳父家吗,说不定还有其他亲友,说不定还有新的线索。”孙礼德说,他们不甘心就此放弃,要继续找找看,“我们还是想把书亲手还给卡尔的后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社会与法
   第A26版:时事热议/社会与法
   第A27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A28版:东方大律师/社会与法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指南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升值空间
   第B12版:彩票世界/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6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7版:家庭周刊
   第B18版:女性世界/家庭周刊
   第B19版:家庭周刊/花鸟虫鱼
   第B20版:上海人家/家庭周刊
   第B21版:现代家居
   第B22版:实用谋划/现代家居
   第B2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24版:家装之窗
   第B25版:好吃周刊
   第B26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27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28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29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30版:酒旗茶垆/好吃周刊
   第B31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32版:地产资讯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现场
   第C04版:名表
   第C05版:名表
   第C06版:资讯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大牌
找到了卡尔的墓碑 找不到收书的后人
骄傲
公告
新民晚报焦点A07找到了卡尔的墓碑
找不到收书的后人
2013-10-25 2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